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自覺主動地學習,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有必要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讓充滿趣味性的作業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目的。
關鍵詞:趣味作業;小學語文;學習興趣
傳統的語文作業就是讓學生抄寫當天學到的生字、生詞或者是一些輔導書的課后隨堂練習。這樣的練習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只是單純地將它們看成是一種負擔,在實際上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這種機械的訓練學生書寫能力的作業設計,已經很大程度上不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了。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教師要加強趣味作業的設計。
一、 多種多樣的作業形式
以往的作業中,教師為了確認學生可以真正做到“做了作業”,往往會將作業的形式落實在作業本或者“隨堂練”之上,方便教師檢查。有的教師甚至在完成任務的時候,還會強行給學生一些作業,比如讓學生抄寫生字課文等,其實這種做法是很沒有必要的,教師應該意識到在設計語文作業的時候,不用強行落實在紙質上面,作業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舉個例子來說,有感情朗讀是小學階段重要的閱讀方式,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陶冶他們的情趣,加強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對小學生的朗讀訓練,在課堂上著重講解課文的內容以及基礎的生字知識等。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作業讓他們在回家之后加強朗讀訓練,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為自己的朗讀配上一段優美的樂曲。在第二天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就此舉辦一個小型的課文朗讀比賽,邀請學生來到講臺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推選出誰朗讀得最好。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既可以明確檢查出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又可以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進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蘊藏在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另外,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多種多樣,有些課文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每個學生在回家之后要仔細揣摩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上課的時候表演給全班同學看。這樣一來,學生雖然沒有實實在在的作業,但是這種表演的形式卻更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學生通過自己揣摩課文內容,與其他學生合作表演,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課文,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合作的意識。
二、 內容聯系實踐,增強作業趣味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積極探究,注重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想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時的作業設計中滲透進實踐性。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素養。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會學習到《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小壁虎為了逃出蛇口,把尾巴掙斷了,然后它就分別向小魚、老牛還有燕子借尾巴,最后在媽媽的提示下發現自己長出了一條新的尾巴。教師可以就此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壁虎,看它沒有尾巴之后是否真的可以重新長出一條,長出尾巴的過程是什么樣的,然后將自己的觀察過程寫成一篇小短文。這種類型的作業不是當天就可以完成的,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到學生將作業完成。另外,語文課程教育還對學生的情感培育提出了要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了《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種類型的課文后,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在放學之后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媽媽刷刷碗、幫爸爸捶捶肩等,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教師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可以將學生的感受交還給他們的父母,加深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感情。
三、 在作業設計中加強課外閱讀
語文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發展,加強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大有裨益。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還可以幫助學生儲備豐富的課外知識。課外閱讀是語文作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師通過給學生設計作業開展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課外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做到把課內基礎知識與課外拓展知識的有效結合,通過課內文章“這塊磚”去引出課外閱讀中的“玉”,讓學生在作業中拓展課外閱讀,發現新鮮的內容,有趣的知識。比如一些名人的趣聞,接地氣的諺語、歇后語等,將這些課外內容與教材教學結合在一起,使有趣的課外素材成為學生做作業的動力。并且學生也可以從這些“動力”當中汲取到豐富的語文知識,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 將現代科技與語文作業相結合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互聯網也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很多的小學生也可以熟練使用計算機,并且他們對于互聯網的使用也是非常感興趣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班級的QQ群或者微信群里建立一個作業展示平臺,教師可以選擇作業完成情況良好的學生,將他們的作業展示在群里邊,作為榜樣,來激勵其他同學不斷進步。當然,這個平臺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一些作品上傳,如一篇作文、一幅畫、一首歌、一篇配樂朗誦等等,讓所有同學共同欣賞,點評。通過新科技的形式來增加作業的趣味性,進一步激發出學生的語文樂趣。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設計趣味作業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作業練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玉輝.淺談小學語文作業在新課改下的設計[J].現代教育教研,2011(3).
[2]張眼亮.淺談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才智,2013(14):186.
作者簡介:張夢夢,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