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大珍

摘要目的:分析門診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98例,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強化門診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的效果及其對改善患者認知、生活質量的價值。結果:研究組護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認知水平、A-DQOL各項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開展門診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門診護理干預;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
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中的一種,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其病程較長,具有不可治愈性,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且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糖尿病護理中,通過門診護理干預,能夠讓護理工作更具人性化,從而增進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讓護理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同時,以健康教育輔之,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能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護理及治療。本文主要研究門診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糖尿病患者98例,男52例,女46例,年齡49~82歲,平均(62.31±3.79)歲;病程2~18年,平均(8.72±2.34)年。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而研究組則強化門診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健康宣講:護理人員要注意結合患者的身體實際情況、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講,并通過海報、宣傳冊、多媒體等形式,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讓患者對疾病有系統而全面的認知。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給予情感上的關懷,了解其內心訴求,結合患者的興趣愛好、身體狀況等,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與飲食指導,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控制血糖、血壓狀況。②用藥指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用藥指導,讓患者定時、定量服用藥物,并掌握正確的降糖藥口服方法、胰島素注射方法及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讓患者遵醫囑用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同時,護理人員還要教會患者對自身的異常狀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上報醫生并就診,以提升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③運動指導:良好的運動狀況對于穩定患者的病情具有積極作用,不僅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達到血糖控制的效果,而且能夠降低患者的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身體實際情況、個人喜好、體力條件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運動指導,并告知患者良好運動習慣對于病情的積極作用,讓其積極參加慢跑、太極拳、球賽、散步等有氧訓練,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④血糖監測:血糖監測結果能夠更好地反映出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予以適當調整。所以,護理人員要讓患者了解到不同時段血糖監測的作用,并教會其正確使用血糖儀,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出現異常狀況要到醫院及時就診。⑤隨訪干預:開始時,護理人員要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家訪或是電話隨訪,之后將時間延長至1個月,連續進行6個月的隨訪。在隨訪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并叮囑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身體檢查等。
效果評定: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并在隨訪6個月后,運用糖尿病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修訂版(A-DQOL)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共4個維度,27個條目,分值27~13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同時,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認知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認知情況進行評價,包括糖尿病臨床表現、主要危害、發病原因、系列并發癥、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認知水平越高。
統計學方法:本次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處理,其中(x±s)表示計量資料,而計數資料則用例數(n)表示,(%)表示組間率,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兩組在護理干預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經過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認知水平對比:護理干預前,研究組的認知水平為(16.23±2.35)分,與對照組的(16.49±2.52)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經過護理干預后,研究組認知水平(29.87±1.04)分,對照組(22.71±2.01)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A-DQOL評分對比:研究組的各項A-DQOL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糖尿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若血糖狀況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極易誘發心、腦、血管、周圍神經病變等疾病,并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大多數患者在長期患病過程中,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依從性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與治療。而不良情緒不僅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會大大影響預后治療效果。因此,對患者采取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究中,主要對患者實行門診護理干預,結合患者的接受能力、受教育程度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宣講,以糾正其錯誤觀念,提高患者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對患者進行正確的用藥指導、隨訪干預,讓護理得以延續,幫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從而更好地控制血糖、血壓狀況,并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促使其生活質量的提升。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看出,研究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而認知水平、A-DQOL評分也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門診護理干預,不僅可以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而且能夠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其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