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曙光
摘要 中藥材產業是我國獨具知識產權的朝陽產業。冀西部山區平山縣是中藥材種植大縣,本文分析了平山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優勢及瓶頸,并提出發展建議,以期探索出一條冀西部山區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從而壯大產業發展,繁榮區域經濟。
關鍵詞 中藥材產業;現狀;優勢;瓶頸;可持續發展;建議;河北平山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270-01
隨著“綠色醫療”“天然藥物”熱潮的興起,中藥材備受世人青睞。國務院和河北省分別發布了《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河北省中藥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力挺中藥事業發展。冀西部山區的平山縣是河北省中藥材產業大縣,近年來平山縣克服嚴苛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的約束,充分發揮山區大縣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通過項目驅動、基地帶動、科技推動、機制促動,中藥材產業實現了量的擴張、質的提升,中藥材逐步由原來傳統的優勢產業轉變為現代的強勢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力途徑,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生態經濟之路。
1 平山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平山縣中藥材共有草本藥、木本藥兩大系列的20余個藥材品種,面積達4 133.3 hm2。其中,草本藥材面積逾1 333.3 hm2,品種主要有黃芩、知母、柴胡、桔梗等;木本藥材面積逾2 666.7 hm2,多以連翹為主。在區域布局上形成了北循環路周邊鄉鎮、全縣各旅游路沿線一帶及王坡鄉片區、回舍鎮片區、下槐鎮片區、下口鎮片區和孟家莊鎮片區的“一環、一路、五片區”發展格局。其中,在王坡鄉丘陵區、下槐鎮淺山區、下口鎮深山區創建了3個集藥材種植、產品加工、技術推廣、生產服務為一體的產業區,在全縣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產業集聚效益初現。在品種布局上,以市場好、效益高、風險低的連翹為主導品種,形成了品種競爭優勢;以黃芩、柴胡等大宗道地中藥材為主栽品種,與連翹形成了品種互補,降低了產業風險;引進白芍、射干等名貴中藥材,豐富了種植品種,提高了產業檔次和種植收益[1]。
2 平山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
2.1 區位優勢顯著
全縣山場面積達19.2萬hm2,崗坡次地逾2萬hm2。豐富的山場資源和廣袤的崗坡次地為平山縣中藥材種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層位懸殊的海拔和獨特的氣候又為優質中藥材生產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河北省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對平山縣多地的水質、土壤進行取樣分析,檢測結果均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要求。河北省藥品檢驗研究院對平山縣的連翹、黃芪、黃芩、知母等中藥材進行了藥用成分檢測,其有效成分指標均高于《中國藥典》規定標準。
2.2 產業基礎扎實
自2013年河北省開展中藥材示范園創建工作以來,平山縣已有5個中藥材種植基地被列為省級示范園,1個中藥材基地被列為省級現代中藥材產業園,是石家莊市創建標準化基地最多的縣。在典型園區的示范帶動下,農民中藥材種植積極性高漲,綠色生產技術得到有效推廣,標準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2.3 科技支撐有力
平山縣與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簽定了農業產業合作協議,為中藥材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保障。同時,中藥材協會針對連翹、黃芩、黃芪等中藥材主導品種,結合國家、省、市生產標準制定了適合平山縣的中藥材生產規程,大力推廣新品種及綠色防控等先進生產技術。
2.4 體制機制創新
以平山縣茂盛藥材有限公司和平山縣中藥材種植協會為依托,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和“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通過公司或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品種、技術及社會化服務,提高了規模化和產業化程度,同時把分散的農民與市場連接起來,發展訂單生產,降低了種植風險。
2.5 扶持政策完善
平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把中藥材作為“十三五”農業支柱產業來抓,在全縣脫貧攻堅戰中把中藥材作為三大農業扶貧產業之首,高起點編制了《平山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并在科技、資金、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規模發展中藥材的扶持意見。
3 平山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瓶頸
平山縣中藥材產業雖然發展迅猛,在帶動區域脫貧、實現農業增效及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要想更進一步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提高產業效益和產品附加值還存在很多的制約瓶頸。一是產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小而散”的問題嚴重,很難再形成大型的產業聚集區。二是由于農業龍頭企業自身周轉資金和給予農戶的優惠政策有限,僅靠龍頭企業帶動很難在全縣范圍內確立優勢主導地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和物流市場的形成。三是中藥材產品加工能力滯后,致使產業利潤僅停留在種植初級階段,產品附加值未有效提高,產—加—銷—游三產融合發展仍有待加強[2]。
4 平山縣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建議
4.1 加強宣傳引導,轉變資源觀念,營造各方重視中藥材產業開發的良好環境
把中藥材產業開發作為“生態立縣”戰略的重要組成部
分,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引導,讓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平山縣的資源優勢和中藥材產業發展潛力,在全社會營造關注藥材產業、重視藥材產業、支持藥材產業、參與藥材產業的氛圍。
4.2 強化政策激勵,加大資金投入,建立促進中藥材產業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
把中藥材產業開發作為“農業調產,農民增收”的骨干項目,從政策、資金方面給予傾斜,扶貧、林業、水利、發改、科技等部門有關項目要優先向中藥材產業傾斜。選擇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中藥材開發項目,同時向金融部門爭取信貸支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城鄉民間資本和縣外資金投入中藥材產業開發。
4.3 注重科技創新,提高農民素質,全面提升中藥材產業開發的整體競爭能力
繼續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引進技術、人才、項目,重點進行中藥材野生撫育、良種選育、規范化種植、機械化耕作等方面的技術研究。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開展中藥材主要品種的“三品一標”認證,提高市場競爭能力[3]。
4.4 整合產業資源,實施整體聯動,著力構建中藥材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體系
著眼于全縣中藥材產業化經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整合基地、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資源,形成產業共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動機制[4]。充分發揮中藥材協會在產業化經營體系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重點鄉鎮、村建立協會分支機構,使全縣中藥材產業逐步走上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管理有序、健康發展的軌道。
5 參考文獻
[1] 樊沖.平山縣中藥材特色產業的發展經驗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3(21):232.
[2] 王旗.河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6.
[3] 劉佳琪.隴南市中藥材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0.
[4] 方子森.甘肅中藥材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探討[J].甘肅農業,2003(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