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 洞庭山碧螺春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本文闡述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優勢,分析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為洞庭山碧螺春茶產業化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洞庭山碧螺春茶;優勢;產業化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271-01
洞庭山碧螺春茶產于吳縣東山、西山,此兩地為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果樹立體種植,茶吸果香,加上碧螺春茶的花香,形成具有天然果味的茶葉。洞庭山碧螺春茶為蘇州著名特產,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據記載,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迄今已有1 000余年歷史,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蘇州時賜名為碧螺春[1-3]。為保持傳統特色,穩定產業基礎,針對蘇州市吳中區洞庭山碧螺春茶分散的生產現狀,提出了今后發展對策,現總結如下。
1 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優勢
1.1 具有“四絕”美名
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均勻、造型優美、卷曲似螺、茸毛遍體、色如凝脂、香氣馥郁、回味甘洌,由此碧螺春茶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而具有名茶之名。碧螺春茶以茶果間作,茶吸果香,花音茶味,加之加工工藝獨特,其色香味形深受人們青睞,故有碧螺春之美名。
1.2 具有適宜的生長環境
洞庭山碧螺春茶產地沿環太湖,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同時氣候溫和,常年平均氣溫15.5~16.5 ℃,年降雨量1 200~1 500 mm,太湖水面水汽升騰,云蒸霧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松,極適宜于茶樹生長,故有生產名茶之環境。
1.3 具有保健藥用功效
經檢測,碧螺春名茶中含有咖啡堿、茶鞣酸等多種物質,飲服能提神。此茶能止渴,具有利尿之功效,為世界性飲料。茶根能入藥,煎湯服用后能清熱解毒;種子可榨油,油可食用,也可制作成潤滑油、印油等。
1.4 具有綠色有機十大名茶稱號
洞庭山碧螺春名茶具有科學及獨特的加工工藝。碧螺春名茶已有12個品牌通過了農業部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定,有7個品牌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準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有4個品牌獲得了有機食品標志使用權。至今洞庭山碧螺春已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并獲得了“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榮譽稱號。吳中區獲得了“中國名茶之鄉”榮譽稱號,并被列為全國重點茶產區[4-5]。
1.5 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洞庭山碧螺春名茶常年茶果間作面積約2 086.67 hm2,年產碧螺春名茶292 t,年經濟效益2.3億元。其名茶主要銷往蘇州、上海等地。一級茶、特級茶主要銷往北京、沈陽、廣州、香港、澳門等地及遠銷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已具備較高的美譽,并出口創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2 洞庭山碧螺春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洞庭山碧螺春茶雖已被農業部農產品安全中心認定,被列為綠色有機食品、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但至今知名度不高,生產規模小,規?;⒓s化生產尚不成熟,其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一是產業化程度不高。洞庭山碧螺春茶至今仍主要為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生產、加工、銷售,生產經營方式分散落后,嚴重制約了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及科學化發展,成為制約現代化茶業發展的瓶頸。二是茶樹品種混雜。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的種植品種比較混雜,且種性老化。至今未能篩選出1~2個較優良的主導品種,導致產量難以提升,質量也無法提高。三是茶農缺乏科學理念,制約新良品種選育。茶農思想觀念落后,缺乏科學生產的理念,制約了碧螺春品種的復壯選育、新品種的選育及產量的提高。四是假劣碧螺春茶產品猖獗。每年初春,蘇州以南各縣一些茶商茶販將采摘較早的茶葉經加工后運往蘇州冒充蘇州碧螺春名茶進行銷售,以假亂真,搶先進入蘇州市場,影響了碧螺春茶的聲譽。五是網絡銷售與定單銷售力度不大。由于洞庭東山、西山的茶農大部分是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生產,加工烘炒產品限于個體銷售,極不利于網絡銷售和訂單銷售,無法有效提高銷量,嚴重制約了茶產業的發展壯大。
3 發展對策
3.1 穩定產業基礎,提升特色優勢
針對洞庭山碧螺春茶的特色,一是要保護洞庭山碧螺春茶栽培區茶果間作的傳統優勢,推進茶果間作良好的標準化模式;二是要保護傳統的茶樹品種,篩選茶樹優質良種;三是要保護傳統的手工炒制工藝,推進制作技藝的科學化、標準化、優質化,打造生態茶園,推進碧螺春茶業向生態、綠色、有機茶業發展。
3.2 整合產業資源,組建集團公司與專業合作社
目前洞庭山碧螺春茶雖已被評為綠色、有機食品,并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但在生產、加工、銷售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是產業化程度不高。知名的規模龍頭企業較少,小規模的生產經營嚴重制約著洞庭山碧螺春茶現代化茶業的發展,雖然實施了品牌戰略,但發展緩慢,產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難以提升。為此,必須改變洞庭山碧螺春茶傳統的分散生產方式,整合現有茶產業資源,逐步兼并組建洞庭山碧螺春茶大型股份制集團公司。在此基礎上,組織茶農流轉茶團使用權,建設碧螺春名茶加工集聚區,建設高標
準中心茶團,統一生產標準。同時輻射周邊茶園,積極組建碧螺春茶股份合作社,實現洞庭山碧螺春茶的集約化生產、企業化管理、機械化加工、市場化運作。生產工藝方面,高檔碧螺春茶葉(特級、一級)實行手工炒制,中低檔碧螺春茶葉可實行機械和手工相結合制作,推進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的標準化與機械化生產,保證碧螺春茶葉品質的穩定和統一。
3.3 建設加工中心,完善經營管理
各區域股份合用社的茶葉加工中心建成后,逐步規范加工模式,通過集中加工、規范生產、合作互助,使碧螺春茶產業鏈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更加緊密,并將各碧螺春茶加工集聚區建設成為洞庭山碧螺春集中加工中心、培訓中心、集散中心、產品展示中心、產品配送中心,推動碧螺春茶產業跨躍式發展。合并后的大型股份合作社要借鑒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實行投資股份制、管理公司制、目標責任制、用工合同制“四制管理”。
3.4 實行統一生產加工,推動產業整體上市
由資金實力雄厚的集團公司牽頭組建洞庭山碧螺春茶業股份制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對全區碧螺春茶實行統一生產、統一肥藥管理、統一采摘、統一揀剔、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配送、統一銷售,從源頭上真正有效抵制外地假冒偽劣碧螺春的市場沖擊,避免同業內部低價惡力競爭,大力提高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壟斷銷售價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價格優勢,最終實現吳中區洞庭山碧螺春茶的整體上市。
3.5 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碧螺春茶知名度
洞庭山碧螺春茶已經得到了農業部產品安全中心的認定,成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為了提高知名度,擴大銷售量,建議政府及各集團公司利用電臺、網絡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碧螺春茶的質量與品質,普及飲用碧螺春茶對人體的益處,使碧螺春茶得到大眾的青睞。
洞庭東山、西山兩地政府通過多種形式提升碧螺春茶的知名度。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同一首歌》走進蘇州吳中以及相約碧螺春之鄉晚會,依托《同一首歌》的舞臺將洞庭山碧螺春茶推向海內外,并分別在北京、上海、沈陽舉辦洞庭山碧螺春茶專場推介會、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茶產銷對接會,以提升碧螺春茶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3.6 通過網購銷售與訂單銷售等渠道提高銷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網絡的普及,為提高碧螺春茶的銷售量,各集團公司應積極利用網絡銷售、訂單銷售等多種銷售方式,暢通銷售渠道,結合各大超市及茶葉商店的銷售渠道,全面完善碧螺春名茶的銷售網絡。
4 參考文獻
[1] 李小明.茶中仙子:蘇州洞庭山碧螺春[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1(2):33-36.
[2] 孫志國,王樹婷,張敏,等.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地理標志與文化遺產[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685-687.
[3] 吳天錫.洞庭山碧螺春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思路與對策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2017(1):10.
[4] 孫卓.弘揚茶文化 打響茶品牌 做大茶經濟 為洞庭山碧螺春茶打開一片新天地[J].蘇南科技開發,2007(4):74-76.
[5] 陳媛援.產業發展論壇把脈蘇州·吳中洞庭山碧螺春茶[J].茶世界,2009(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