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是現(xiàn)代教育最基本的單位。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班級內“1分鐘”的小心育,進行集中注意力練習、生活力和感悟力訓練,將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為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班級1分鐘;小心育;措施
班級,是現(xiàn)代教育最基本的單位。無論班級大小,都是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的集體性學習與生活。因此,學生個體必然受到集體的約束和限制。在社會競爭更為激烈的今天,這種約束和限制若得不到正確調節(jié),加上學習負擔、社會壓力的不良影響,學生就可能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鑒于此,改善班級心育模式迫在眉睫。
心育是心理素質培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列昂節(jié)夫的“活動理論”指出:主體與客體的交互作用方式就是活動。心育是以主體活動為核心的心育各要素構成的交互作用的活動共同體,外部活動是心育的基本條件,內部活動是心育的關鍵因素。在班級群體的不同場景下,利用“1分鐘”的微時間單位進行訓練,以達到某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筆者探索的“小心育”。
1分鐘,短暫卻重要。在注意分散時、在需要強化時、在緊急情況下,進行1分鐘的調整與訓練,使心情得到舒緩,對較快地集中注意、及時地進行知識內化等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因此,1分鐘“小心育”具有時間短、收益快、效率高、操作方便等特點。
一、 1分鐘注意力練習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惟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jīng)過它才能進來。”沒有注意,人們的各種智力因素,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將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1分鐘集中注意力訓練以智力練習為主要導向,可以是1分鐘能寫多少個字,能做幾道題;也可以是1分鐘能記多少個單詞、詞語;還可以是1分鐘聽或讀的練習。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可以選擇練習的內容應有所不同。
1. 寫的練習
寫的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專心做題的習慣,要求書寫工整、正確。在數(shù)學課堂開始的1分鐘,或是在課中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的時候,或在課后作業(yè)布置之前,可以準備幾十道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根據(jù)不同年級采用不同難度的題目)。規(guī)定1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此項練習更適合中低年級,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進行了一次集中注意力訓練。語文課堂上還可組織學生1分鐘寫生字或詞語的練習。記下每次的情況,并進行對比。每個年級都可以進行寫字練習,既是一次練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書寫能力,又是一場無聲的心理教育課,培養(yǎng)了耐心和自信心。
2. 記的練習
良好的記憶力是建立在良好的注意力基礎上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需要記憶的內容,可以采用1分鐘記憶法進行練習。例如,數(shù)學課堂中的某個知識要點、規(guī)律、口訣等,語文課堂中古詩詞或經(jīng)典段落等,英語課堂中單詞或語法的學習等,在學習理解之后有必要進行強化記憶,進行知識建構。結合教學內容進行1分鐘記憶練習,目標小而明確,學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興趣較濃,完成的質量也相對較高。全體學生都參與記憶練習,學生沒有競爭的壓力,也就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更多地關注自己不斷提升的過程。
3. 聽的練習
“聽”是課堂教學中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讀、寫、記的基礎。有的同學接受能力差,上課效率低,就是因為不善于傾聽。
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1分鐘聽辨能力”的訓練,檢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如語文課上學習多音字之后,老師通過具體語句,讓學生判斷讀音是否正確,并能用舉例的辦法加以說明。數(shù)學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傾聽來判斷所學概念、公式等的正誤,加深對概念、公式等的理解與運用。比如:“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所有的質數(shù)都是奇數(shù)”等短句,讓學生進行直接判斷。在1分鐘時間內,聽辯簡短的幾句話。除了“聽辨能力”訓練之外,還可以采取填充式聽的練習。教師以拉長音的方式,讓學生來自主填空。
通過“1分鐘”寫、記、聽的訓練,有利于改變學生懶惰、隨意、怕麻煩、不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有利于學生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知識與技能,提高寫字速度和做題的速度。學生增強了目標意識、競爭意識,培養(yǎng)了注意力、思維能力,切實有效地進行了一次心理健康小教育。
二、 1分鐘生活力培訓
陶行知先生1926年12月在《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中指出:“學校必須給學生一種生活力,使他們可以單獨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會。”從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看,生活力就是運用“活的知識”的能力,是行動創(chuàng)新的能力以及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其培養(yǎng)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簡單的身邊事做起。1分鐘的生活力培訓重在培養(yǎng)學生做事干練有序、不慌亂、有魄力、有效率,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服從命令、集體觀念和主人公意識,對于學生責任擔當、健康生活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1. 整理課桌
平時,我們去觀察學生的課桌面或桌柜里,可能好多學生是雜亂無章的,甚至是找不到急需的學習用品。作為課任老師,可以利用上課前的1分鐘或課間里的1分鐘,教師發(fā)出:“1分鐘整理”的指令,學生整理好自己的課桌及學習用品。這一培訓時間短,收效快,既美化環(huán)境,進行美的熏陶;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2. 整潔教室
教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應該比家還重要。優(yōu)美、舒適、溫馨的教室環(huán)境能使人心情愉悅,積極向上,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因此,時刻保持教室的環(huán)境整潔應作為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在早上、中午或課間時,教師不定時發(fā)出“1分鐘整潔”的指令,班干部負責整理講臺、衛(wèi)生工具、公共地面;同桌中一位同學負責撿拾廢紙,另一位負責對齊課桌等。既合作又協(xié)調,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使習慣成自然。尤其適合低段學生使用。
3. 集會準備
集會是指要求全班學生集中到某一地點進行活動。集會前各班都要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先行排好隊,再到指定地方集合。學生做到“快靜齊”為集會的最終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教師就可以發(fā)出:“1分鐘到位”指令,學生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快速、安靜、整齊地到走廊上排好隊。久而久之,學生會自覺養(yǎng)成一聽到學校指令,就立馬到位的習慣。
三、 1分鐘感悟力訓練
感悟,是指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jīng)歷所產(chǎn)生的感想與體會,是一種心理上的妙覺。不斷地感悟使人們對人生、對事物以及對世界的看法發(fā)生改變。1分鐘的心理感悟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定時性,它可以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諸多方面。思想品德課、晨會課、班隊課或其他課內的組織教育之后,根據(jù)不同內容發(fā)出“1分鐘感悟”的指令,旨在提高認識,深刻領會。
1. 悟聽后收獲
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節(jié)日教育等晨會活動之后,或者科學課、思想品德課上,可以讓學生閉目以靜思,體驗祖國的偉大,體驗家鄉(xiāng)的變化,體驗節(jié)日的喜慶,體驗學校人文美,體驗老師或同學講話的主要內容等等。在感悟中,讓學生體會到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有保障的,懂得珍惜生活、熱愛生活,并能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學習。
2. 感人身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教育是每個單位的重點工作。在交通、網(wǎng)絡、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安全防范更為嚴峻。除了安全主題日教育之外,每日可以安排一次“1分鐘安全感悟”活動。想像交通事故場景;回憶火災逃生要領;以自己回家的路為樣本,分析哪幾個地方需要特別注意安全,自己如何安全回到家等等。通過耳濡目染的場景再現(xiàn),體會事故對家庭、社會造成的傷害,體會生命的可貴,做到安全出行。
3. 思人生哲理
班隊課、晨會課或一節(jié)課過程中必要的思想教育之后,可以讓學生集中精力“1分鐘反思”,思自己的理想或新打算、優(yōu)點或不足;思別人的長處或欠缺、做法與成就;思師長的期望與艱辛、付出與回報。
1分鐘小心育,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并不受時間限制,能涉及所有科目和課型。不管是1分鐘集中注意力練習,還是1分鐘生活力培訓,或是1分鐘感悟力訓練,具有一定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從學科課程上來說,不管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等國家基礎性課程,還是晨會課、班隊課、活動課等課型中,都可以有效運用;從課堂教學時機上來說,可以貫串課的始終,在課始、課中、課終能隨機加以運用;從組織形式上來說,不但可以是學生個體自主對比練習,每次訓練的提高情況,還可以是分組對抗賽或同桌小競賽等。1分鐘不同形式的小心育練習,既有互相競爭的激烈氛圍,也有平心靜氣的自主反思,使學生在短暫的感受之后,有所成長。
1分鐘的時間是短暫的,但這1分鐘的小心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落實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全面發(fā)展和心理健康成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時間觀念,熱愛生活,真正懂得“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
參考文獻:
[1]肖賢紅.八個一分鐘盤活德育棋[EB/OL].湖南教育網(wǎng),2016年9月19日.
[2]溫生彬.“課堂一分鐘注意力訓練”應用于小學課堂[J].校園心理,2013(1):64-65.
[3](蘇)阿尼·列昂節(jié)夫.活動·意識·個性[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作者簡介:
徐錫標,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華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