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興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動力。目前興趣教學已經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物理學科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教師應當巧妙利用學科特點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具體論述興趣教學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興趣;教學目標;形象化;趣味物理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在物理課程的價值表現方面明確提出:“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倍移湓谡n程目標方面也明確提出:“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了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及興奮感;”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興趣教學的重要性,其已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或者理念,而且已經成為了教學目標。反觀傳統物理教學,興趣只是一種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最終目標是掌握知識、提高物理學科成績。也就是說只要學生物理成績好,感不感興趣無所謂,教師是否以興趣為教學手段也無所謂。而相比之下,目前興趣既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那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以下筆者闡述一些個人的拙見。
一、 將理論形象化
為什么一直以來,總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厭煩?筆者認為,過分地將物理知識理論化、書面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其許多現象都是非常神奇而有趣的,然而有些時候教師只注重理論而忽視了現象,將有趣的現象一兩句話就帶過,之后就談起一大堆理論。本來是非常有趣的學科,卻用枯燥的理論來填充,想必換成誰都會感到索然無味的。知識固然重要,但筆者認為將深奧的理論變成簡單的形象讓學生理解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下面筆者分享一個教學實例。
在講摩擦力這節課的時候,筆者帶來了一對事先做好的模型。就是兩塊泡沫塑料,它們各自都有光滑面和鋸齒面。當講到物體粗糙的表面對摩擦力的影響時,筆者將兩塊泡沫塑料的鋸齒面對合,叫學生給它們做摩擦運動,結果沒有一個學生能使它們互相運動。然后筆者又把兩塊泡沫塑料的光滑面貼在一起,讓學生做同樣的動作,結果學生們都做得很輕松。就這樣,在簡單的模型試驗中,學生們已經輕松地理解了粗糙的表面對摩擦力的影響。相信這種形象地理解比筆者空口評述更加印象深刻。
總之,物理不是抽象的學科,教師應該盡量將理論形象化地展示給學生,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趣味性。
二、 巧用趣味物理現象
物理現象中充滿了趣味,尤其是那些反常的現象,往往出乎意料,使人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在教學實踐中,物理教師應多考慮運用有趣的實驗來展示物理原理。比如在講浮力這節課時,筆者給學生演示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個乒乓球放進漏斗底部,然后迅速往漏斗里注水。許多學生都以為乒乓球會浮起來,結果它卻穩穩地沉在漏斗底部。這一出乎意料的現象使學生們十分驚奇。于是趁著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之時,筆者講述了液體內部壓力的原理。由于液體內部壓力來自各個方向,其力度大小與深度有關,深度越深壓力越大。物體在液體內前后左右各面深度相同,受到的壓力相同而相互抵消,而下表面受到的壓力比上表面大,因此推動物體上浮,形成浮力。講完這些之后,筆者將漏斗堵住,乒乓球迅速浮起。學生們在驚奇中恍然大悟,在趣味實驗中理解了浮力的原理。
在這節課里,筆者用了一個非常富有趣味性的實驗給學生演示了浮力的原理。因此他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聽課效果也就更好了。可見,趣味物理實驗是個有效的教學手段。物理教師平時應當有意識地搜集相關資料,將各種有趣的物理實驗導入到教學工作中。
三、 引入故事
如果在物理教學中引入一些生動的故事,尤其是著名科學家的故事,不但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使他們感受到科學家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精神。這種人文性的內容正是自然科學中所缺少的,因此教師可以適時地利用故事給課堂增添豐富的內容,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筆者在講歐姆定律的時候,詳細地講述了德國科學家喬治·西蒙·歐姆的精彩軼事。大致內容為,1827年歐姆發表《伽伐尼電路的數學論述》,論證了他在電學方面的重大發現。他滿懷信心地以為自己會得到學術界的榮譽和獎賞,然而事情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由于歐姆的理論用公式表示過于簡單,再加上他當時只是在初中教學,因此遭到了學術界的冷嘲熱諷,他本人也心灰意冷。過了七八年后,他的定律的重要性才得到廣泛認識,后來直到1841年喬治·西蒙·歐姆才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普利獎??茖W家歐姆這段坎坷的經歷引起了學生的強烈興趣,也讓他們了解到了成功路上的艱辛,也更加感受到歐姆定律的偉大意義。另外還有一次,筆者在講到核能的時候,特意提到了為核能開發奠定理論基礎的愛因斯坦,并且為學生們講述了他的精彩軼事。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當愛因斯坦被一位美國記者問到此問題時,他將秘訣的方程式告訴了這位記者。就是“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正確的方法,Y代表勤奮,Z代表少說廢話。聽到這些,學生們都被愛因斯坦的幽默感染了,也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智慧所折服,紛紛發出贊嘆之聲。
可見,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引入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還能受到科學家的激勵,并在科學家探究科學的精神和造福人類的理想感召下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形象化的教學、引入趣味物理和故事都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教師應當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框架內,不斷摸索和創新,發展出更多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培養他們終身探索物理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209-210.
[2]潘璠.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案例研究[D].寧夏大學,2014.
[3]李強.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2,(12):164-166.
[4]張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
[5]康健.初中物理學習興趣培養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於偉東,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錦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