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就《周易》卦、爻辭中出現最多的“元,亨,利,貞”四字的解釋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觀點,通過對甲骨文“元,亨,利,貞”的形體辨識,文章認為這四字實際是對應事物的四個發展階段,為今人進一步理解《周易》卦、爻辭的含義提供了新的角度。
關鍵詞:周易;元亨利貞;甲骨文
《周易》是我國古代現存最早的一部哲學專著。翻開《周易》首先看到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符號以及這些符號緊密聯系的卦辭、爻辭。在這些卦辭、爻辭中出現最多的四個字就是“元亨利貞”。如乾卦卦辭便只有4個字:“元,亨,利,貞。”坤卦卦辭則是:“元,亨,利牝馬之貞。”其它六十二卦卦辭中出現“元亨利貞”的更是不勝枚舉。既然《周易》中這四字的表述如此的頻繁,那么對于這四字的理解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
1、今人及古人對《周易》“元亨利貞”的解釋
筆者查閱多本現代譯注的《周易》,其上對“元亨利貞”的解釋多為“元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基本是從字義上略加發揮進行闡述的(見黃壽祺、張善文譯注《周易》)。再查古代典籍,古人對此的解釋則有較多異議,不過以《子夏傳》的君子“四德”說較為流行,《文言》、《彖傳》中對四德講得更為詳盡,《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這樣就把“元亨利貞”的字義與君子的德行聯系了起來。
2、從甲骨文看“元亨利貞”
雖然今人、古人對“元亨利貞”的詮釋洋洋大觀,但我總覺得缺了點什么。《周易》的八卦與陰陽二爻兩者都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物象所得,然后又被作為喻示種種物情、事理的象征符號。應該說這是古人“觀物取象”的創作特征。是否這“元亨利貞”的卦爻辭也是“假象喻意”呢?古籍《太玄經》對“元亨利貞”的解釋對我有所啟發。《周易尚氏學》則闡述得更具體,云:“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即東南西北。震元,離亨,兌利,坎貞,往來循環,不忒不窮,《周易》之名,即以此也。后儒釋此者,莫過于《太玄》。”這樣的解釋已從“元亨利貞”的字面意思走向了“假象喻意”,但為何古人會想到將“元亨利貞”與循環往復的四季與四方去對應呢?“元亨利貞”的本源含義又在哪里呢?
一個研究成果讓我有了新的啟發。近年來,中國大陸考古界對商周甲骨文、陶片、金文中一些原先未解的“奇字”進行探研,指出這些“奇字”即是商周時期以數字形式刻寫下來的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這一發現讓我產生了強烈好奇,既然卦的符號出現在了甲骨文中,那么甲骨文中的“元亨利貞”又是怎樣的形態?帶著疑問我查閱了《甲骨文字典》。以下即是“元亨利貞”四字的甲骨文。
元:
亨:
利:
貞:
甲骨文文字是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運用“象形、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象形”和“會意”是主要的造字方法。以上述“元亨利貞”四字甲骨文來看,“元”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在上短下長兩橫代表泥土的下方,是即將破土而出的幼苗。“亨”則是植株生機勃勃的生長形態。“利”為兩部分組成,左半部是甲骨文的“禾”,右半部是甲骨文的“刀”,意為收割。“貞”則為一類似鼎的容器,想必是古代盛放稻谷之用的器具。
3、“元亨利貞”新解
這樣看來“元亨利貞”的寓意就非常明了了,即春耕、夏長、秋收、冬藏。所以古人將“元亨利貞”與四季相對應,取意循環往復,永無窮盡是非常有道理的。這就為理解《周易》最重要的“元亨利貞”的最本原的含義打開了方便之門。可以這么說,“元亨利貞”寓意事物發展的四個階段,“元”寓意事物發展的初級階段,“亨”則表明事物正在發展之中,“利”則顯示事物進入取得成果階段,“貞”則意味著成果的收藏和保存。以這樣的四個發展階段的思路以及每個階段事物所具備的內在特征去重新品味《周易》中的“元亨利貞”,相信會對《周易》的卦辭、爻辭有一番更深入的體會與了解。
以上新解可謂拋磚引玉,請專家、學者及和《周易》同好們指正。
參考文獻:
[1]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王弼(魏)、韓康伯(晉),《周易注》,四部叢刊本。
[3]孔穎達(唐),《周易正義》,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4]王本興,《甲骨文字典》,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謝稷豐(1999.12.01)男,籍貫:江蘇省無錫市,學校: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