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秀玲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就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對家長或對老師來說培養孩子學習習慣顯得多么重要,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我還是想從我數學教學經驗及教訓中談談有關數學學習中的好習慣,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觀點。
一、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習慣。
隨著電腦的普及,先進的教學設備的出現,我們數學老師偷懶的多了,板書示范少了,雖然課件上有,但一閃而過,沒有像語文書寫那樣書寫示范,有一些孩子常把0和6,1和7,4和9,3和5寫混,還有0和8,9的筆順經常寫錯,也導致書寫不好,在測查中也因數字書寫弄混丟分。有一次聽一位同事的課,上的是除法的初步認識,在介紹除法各部分名稱時,由于課件上的字“商”比較小,孩子看不清,底下一個孩子說怎么寫呢,這位老師口頭上說怎么怎么寫,說了好幾次,可就是舍不得去板書示范。“商”這個字最易出錯,很多孩子會寫成“啇”我在介紹除法各部分名稱時,根據以往經驗,特別對“商”進行書寫指導,并像語文教學那樣注音,組詞,并在黑板上大大的板書這個字的書寫,讓孩子看得清清楚楚,且讓孩子在課堂練習本上書寫五次,即使這樣,我們班仍有兩三個孩子還會寫成“啇”如果不指導書寫,我想會錯得更多吧,難怪一些孩子到了高年級還會出這方面的錯,這可能也與數學老師不重視書寫指導有關。因此在平常教學中,數學老師一定要規范好自己的書寫,不要因為有了電子課件和平板教學,就忘記了傳統黑板板書,有時要像語文那要去要求孩子去書寫。
二、培養孩子傾聽能力。
我認為傾聽比表達更重要,況且不會傾聽,何談表達。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孩子不注重傾聽,更多的是想急于表達,更確切的說好表現。我發現我們班好幾位不愛舉手發言的孩子,但神情專注的孩子學習都非常不錯,當你不經意讓他們來表達時,思路清晰,聲音響亮,而那種把手舉得高高的,甚至還不經意站起來,擔心老師看不見似的,結果抽起來發言時,結結巴巴的,思路不明晰。在教學中,交流匯報時如果,抽到某孩子問答了問題,我讓另一個孩子來說剛才前面是誰在問答的什么問題,是怎么回答的。如果我評講練習題時,我會隨時抽問我已講到哪個題,哪個題我是重點點評的。如果我發現一個孩子神態不專注,我就會問那個孩子剛才我在講什么,之前我叫了誰回答問題,并及時表揚傾聽能力好的孩子,對表現不好的課下進行批評教育,這樣下來,孩子傾聽能力不但得到了提高,表達能力也更加完善。
三、培養孩子認真讀題目,理解題意,仔細檢查的習慣。
有一句話說得好,“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學習數學也如此。你瞧每當期末時,我們都會讓孩子刷很多題,可是考試后,仍不太盡人意,是題太難了,不是!縱觀2011-2017二年級上期末試卷,知識上的并不難,而是敗在了讀題不認真,沒有檢查造成不能理解題意和漏題的大有人在。例如2014-2015期末二年級上期末考試題如圖示,只要求連小紅紅和小芳拍到的圖片,如果認真讀題和看圖片是不會出錯的,可批改時大部分是都連線了,多連了連對了原則上是可以得分的,關鍵是我批改時我都沒有沒發現孩子多連的圖是錯誤的,因為小云所站位置拍到的圖片臉應朝右。當到我在評講此題時,要求孩子仔細讀題目要求時,最好按要求連,不然畫蛇添足反倒出錯,此題雖然多連不扣分,但萬一多連的圖是錯的呢,話音剛落,一個孩子舉手提出小云拍的圖根本沒 有,多連的就是錯的,應扣分。可見認真看題不止要求學生,教師也應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細致讀題,看清楚題意,不要因為知識簡單就不過一下。這樣就可以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當學生因為不讀題丟分,應及時去引導孩子,不要讓孩子拿粗心做借口,必要時適當一些小處罰,讓他(她)長點心眼。在平時練習中去落實孩子勾畫關鍵詞的習慣,如勾畫“圈一圈,畫一畫,選擇正確、錯誤的,列式并計算,提出并解決問題”等,孩子的認真細致讀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培養出來的,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教師只有經常去強化,去檢查落實,總有一天孩子會在讀題不認真上,丟分的可能性變得更小。
四、從小培養孩子動手習慣
我們很多數學教師在上新課時,特別是圖形與幾何都比較重視學生動手操作,但在練習時,一些老師嫌麻煩或怕擔誤教學進度,本應動手感悟的卻沒有。特別是低段孩子思維有限,應給孩子多動手的機會,孩子的思維才能在動手中提升。在教學完米,分米,厘米長度單位認識后,讓孩子分組測量測量操場長和寬,估計跑操場一周的長度,測量校園里的花臺,舞臺的長度和高度,測教室里的能測的都測,回家后測家中可以測的物品,這樣孩子更加深刻地體驗到了1米,1分米,1厘米的有多長概念,還會估計物品的長度了。在練習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時,孩子們能通過比較,想像選擇正確的長度單位準確率高此外在解決問時,如果我們經常動手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等動起來,很多看似復雜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五、培養孩子問題解決后的反思習慣。
問題解決歷來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難點,特別是學習能力差的人在這方面失分很多,我認為其中一個重大原因沒有培養孩子問題解決后的反思習慣,做過很多相似練習,可是不會還是不會。前幾年記得期末時一次區教研室一位領導周主任來我校督導評估時,意想不到點名要聽我的課,因為我平時不太起眼,我上什么課呢,新課都結束了,且總復習都差不多了,還好還有一個問題解決復習沒有完成,于是只好是它了。雖然工作了十多年了,可是聽說有領導來聽說課,還是難免緊張,不過還好,一切還挺順利的。事后點評總的還行,不足之處是沒有給孩子反思機會,不愧是專家,一針見血找到我的毛病。
當然數學學習中好習慣遠不止這些,但對于我們來說,如果做好了以上幾點,孩子的數學學習能力會有極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