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計堯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高中語文的教學重心轉移到對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學審美取向。教師應自覺、充分地借助這些美的因素,選擇適當的方式,使學生對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有回味的機會,在美的熏陶和教育中,逐步培養學生感知美、體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美育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高中語文的教學重心轉移到對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學審美取向。中學語文閱讀教材本身就薈萃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因素,因此,教師應自覺、充分地借助這些美的因素,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根據感知、想象和情感在審美過程中的作用,我們可在語文閱讀中進行美育教育。通過閱讀教學,塑造學生的藝術審美觀、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通過朗讀感知美
語文有別于藝術類學科,其美學表現形式并不像音樂、美術那樣直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加強對文本語言美的挖掘。其中,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聲情并茂的朗讀也是一種很好的文學美的表現形式。朗讀可以讓學生進入到語文課堂的良好氛圍之中,進入到文學鑒賞的狀態,讓學生受到文學的強烈感染,從而引發心靈共鳴。
如《赤壁賦》、《逍遙游》等,給學生們以美的享受,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采用個別讀、齊讀、默讀、配音樂配畫面讀、互相聽讀,自由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在讀文中去體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說什么,而且要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理解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們在帶著濃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圍中去學習和體會,更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對古文化的了解,也更增加了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文本朗讀之中,適當地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進行朗讀,建立評比制度,讓學生自己朗讀,同學之間相互評價。在這種競爭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中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文本品讀和交流能力。在品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請學生談一談品讀文本的過程中對文章的體會和感悟,借此讓學生帶著審美的眼睛去感受,效果會大不一樣。
二、情境體驗意境美
在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入選的課文大多是名家之作,這些課文具有深遠的意境。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文本的意境美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方式走入課文,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體驗文本蘊含的意境美。高中生正處于想象力十分豐富的成長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發揮想象力,有利于學生審美欣賞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學《短歌行》一文時,先播放《三國演義》曹操橫槊賦詩的短片,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模仿演員的動作,誦詩的語氣,進一步感受詩的內容,促進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借助優美的音樂創設情境,喚起學古戰場的向往和對古人的懷念,引起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教學中,充分展現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語文美育具體化。根據教學直觀性原則,以學生心理特點為依據、以美的熏陶感染為目的,把“亂石穿空”的形、“驚濤拍岸的狀、“卷起千堆雪”色和態,都形象的展現在學生們眼前,從而增強了美的感染力。使學生在欣賞中去體會古戰場的壯闊,在真實的意境中去感受閱讀學習的魅力,有利于高中生在這個過程中欣賞文本的意境美。
可見,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課文情景,能夠引導學生融入到文本意境中去,從而在課堂上欣賞文本的意境美。教師應當順應學生的需求,給他們提供欣賞美的機會,提供欣賞美的方法,不再為了提取語文知識而將課文肢解得四分五裂。為學生提供從整體上感受課文之美的機會,有利于審美化閱讀課堂的構建。
三、閱讀鑒賞創造美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著學生們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口去讀,用自己的腦去想,給了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同時,還以鼓勵為主,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這樣才更有利于對知識的領悟,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成功的語文教學,往往能夠在學生獲得新知識,接受思維能力訓練的同時,又為學生展現絢麗多姿的美的畫卷,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審美的愉悅,提高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識辯能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一個為學生創造美的過程。美育的實際就是給學生以美感,以美的熏陶、感染和體驗,進而提高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美好的人物形象。如《孔雀東南飛》中美麗勤勞心靈手巧的劉蘭芝,“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王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這些人物形象無不具有崇高的人格美。鑒賞這些人物,無疑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從而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
總之,審美教育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推行新課程標準的大環境下,加強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應當認清目前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充分地利用現有的審美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審美觀念的塑造,引導學生感受教材之中的文學美。盡可能做到教學形式豐富化,教學手法多樣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之中,引領學生感悟文學之中的自然美、心靈美和人文美,培養其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修養。只有將美育教育的外延擴大,內涵細化,才能真正地進行好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教育透。
參考文獻:
[1]王建平《彈奏美心曲,提高閱讀效率》,《浙江教育研究》2001(3)
[2]王曉芳《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1)
[3]李春光《在語文教學中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