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雅嵐 馬超 張均 焦念元 尹飛 孔蓓蓓
【摘要】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對地方高校農學專業的人才的需求量變得越來越大。對于目前地方高校而言,其應該高度重視農學專業人才進行培養,并與市場供需特征進行聯系,不斷地創新培養人才理念,大膽地對傳統的農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革新,不斷滿足農村地區對地方高校農學人才的需求,以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型、應用型的農學人才。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地方高校 農村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027-02
1.地方高校農學專業人才的特性
1.1 行業性
行業性是地方高校農學專業人才的首要特性,根據知識體系以及構造狀況,面向“三農”,按照農業發展的最新狀況來對農學知識體系加以構建。專業型及應用型專業主要基于行業為中心地位所設置的專業,并非面向具體的職業崗位或者崗群,專業口徑理應更加寬廣,專業理論則應該更加地厚重,這樣的特性促使學生對農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尤其是作物生產方面的專業內容,如:作物選種、基因育種以及農產品的保存、深加工等方面的理論知識。
1.2應用性
根據能力構造而言,應用型及專業型人才應該是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運用、分析復雜問題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此外還應該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處提及的“應用性”不只是繼承性應用的范疇,而且還屬于創造性應用的范疇,通過對新知識、新方法以及新技術等的不斷學習,對新情況進行創造性地分析,從而不斷地去解決實際的和復雜的專業性的問題。
2.當前地方高校農學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知識結構過于單一化,無法滿足“一專多能”的基本需求
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仍處于初級階段,那么這就需要高校在培養農學專業人才時,其專業知識應該注意涵蓋整個農業產業鏈,不僅僅要懂得生產環節的技術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應該具備農產品深加工以及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然而,目前的現狀就是地方高校農學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過于單一,不能很好地與當前市場對農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2.2 農學專業學生自我創新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
我國幅員遼闊,農業發展根據地區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對于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進程中所出現的相關突出性問題,沒有一個良好的標準加以解決。這就為農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極大的阻礙。農業現代化自身就屬于一個創新生產方面的問題,那么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其在培養農學專業人才時,無比要不斷完善和充實學生的專業知識,學會遇到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以提高農學專業人才的總體素質。
2.3未充分地認識到“三農”發展現狀
地方高校農學專業人才是直接為解決農村“三農”問題所服務的,而該問題由于存在經濟、政治、文化以及歷史等方面的多種問題,其任務艱巨性以及復雜性需要更加全面以及客觀地認識。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農學專業人才對上述問題的認識度嚴重低下,且也不夠全面,對農村現狀的確切認知嚴重匱乏。
3.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農學人才培養策略
3.1加強對學生實踐以及創新能力加以突出和培養
以前因過于重理論和輕技巧,對于地方高校而言,應該以實際現狀出發,基礎為知識,注重開展素質教育活動,使得自身的知識以及能力素養能夠協調發展,從而最終使得學生發展更加全面。
3.2加強體系化的科學培養
按照農業教育發展規律,從專業方向、課程設置以及實際的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應用系統,結合專業化的特色,使得各個環節之間互相銜接,積極地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科學方法加以引導。
3.3強化對農學專業學生主體意識加以培養
當前時期下,很多大學生內心的主體性意識十分強烈,若過于強調統一性,對個性任務的發展以及培養,那么學生就會完全喪失主動性以及自主性,從而影響了創新精神的新形勢、新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統一規格、千人一面,要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活化人才培養機制,喚醒和培育學生 的主體性意識,最終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 目的。
4.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當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農學人才培養中存在著諸多突出性的問題。如:知識結構過于單一化,無法滿足“一專多能”的基本需求、農學專業學生自我創新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未充分地認識到“三農”發展現狀等方面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應該著重加以解決,以提高高校農學人才的基本素質。
參考文獻:
[1]瞿志印.高等農業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幾點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9(8):5.
[2]孫德彪.地方高校實踐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201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