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中圖分類號】R-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255-02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旨在闡明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并為人類的生命活動提供理論基礎,是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前沿學科,也是高等醫學教育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醫學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細胞,而細胞又是組成人體的結構與功能單位,故學好本門課程,對醫學生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診斷與治療奠定基礎。在醫學教育中,通過醫學細胞生物學的系統學習,將為后續課程如生物化學、組織胚胎學、醫學遺傳學、生理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及臨床各科專業的學習提供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
一、課程網絡建設的必要性
醫學細胞生物學在我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等各個專業都是在第一學期開設。同學反映此課程內容較多又抽象,大家普遍認為醫學細胞生物學非常難,在有限的學時數內掌握此課程有很多困難,而且大一新生要改變高中的學習習慣及模式,去適應大學更為自主的學習模式。這就要求教師探索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有效更換學習模式,學生除了課堂上學習教學內容,課下要花大量時間自主地學習相關內容及完善知識層面。而能夠實現這一環節的重要教學手段就是運用目前發達的信息技術的課程網絡模塊。我校課程中心的建立為各個課程建立網絡課堂提供了平臺,同時也是為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平臺,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高度評價。我們醫學細胞生物學教研室積極參與課程網絡的建設,在新疆醫科大學2017年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獲得立項,得到學校的立項支持,可以讓教師們更好的完成課程網絡的建設工作。
二、課程網絡建設內容
課程網絡構建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依托學校教育信息化網絡硬件,開發建設課程網絡平臺,促進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課程建設,將傳統課程上線面向廣大師生予以開放,實現課程資源共享。我們教研室結合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特點,以學校課程中心為載體,樹立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推行課堂講授為主、線上課程為輔的同步教學,共享教學資源,從而有效改善學習環境,提高教學效果。為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并讓學生們能有效利用課程網絡,我們在課程網站建設中做到了分類明確,內容充實。具體內容包括課程簡介、師資隊伍簡介、理論教學、實驗教學、雙語教學、留學生教育、教學錄像、教學資料、第二課堂及互動欄目等十大模塊,每個模塊都包括具體的分類及詳細介紹[1]。
三、課程網絡的應用效果
醫學細胞生物學建設的課程網絡在我校點擊率排名較高,豐富的內容受到學生的好評,學生們不僅可以在課程網絡里學習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在線做習題練習,可以在線向教師提問,教師也可以統一安排同學們進行無紙化考核。這種評價方式可以隨時進行,無人員和場地的限制,極大地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也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平時學習。醫學細胞生物學內容抽象,重難點多且不易理解,學生僅靠教師一周一次理論課的講授,很難全部掌握所接觸的知識。我校已經實行民漢合班上課,個別少數民族同學還存在語言問題,同學們的生物學基礎參差不齊,課堂上很難顧及到全部同學。課程網絡中有教師制作的各類微課課件,對課堂上的重點難點內容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吃透的內容,在課余時間可以通過微課繼續學習,這對一些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來講,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平臺,微課的推出,將教學延伸到課堂以外,無論是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還是答疑解惑、知識拓展,都為師生交流提供了平臺;教師和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較少,這就為雙方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我們的課程網絡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學生們還可以通過微信進入課程學習,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這也是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學習[2]。
在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還要將課程網站的建設作為資源共享課程的重要評價內容,課程網絡建設要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同時還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途徑,課程網絡的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途徑,展現課程內容的同時,抓牢網絡互動環節,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線上線下的同步教學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有助于增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納菲沙·卡德爾,希林古麗·吾守爾,許瑞.“醫學細胞生物學”資源共享課程網絡建設的實踐與思考,大陸橋視野,2016 年第18期:252
[2]蘇德奇,黃云飛,劉濤.新疆醫科大學衛生毒理學課程網絡平臺的使用與推廣[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39(11):1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