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芳
【摘要】現在社會上也會有一些新聞是關于孩子不愿意接受一個新的弟弟妹妹,甚至有些孩子拿自己的生命做威脅,逼迫父母不生二胎。我們需要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一定是希望能夠獨享父母的愛,不希望有人會和自己分享父母的關愛和給予。那么如何讓孩子不對新的弟弟妹妹抱有排斥心理呢?父母需要告訴孩子有再生一個弟弟妹妹的愿望,孩子一般來說內心都是排斥的,然而有些孩子會理解父母的感受,知道去順應父母的愿望,就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有些孩子則會直接一點,大喊“不要”來表達不滿。這里需要父母們了解的是,孩子在得知自己將有弟弟妹妹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所有的反應都是正常的,父母不需要做出過多的言行上的糾正,而需要讓孩子盡量表達出內心感受,詢問孩子為什么會生氣,是不是擔心父母會不愛你了,為什么會難過等問題,通過語言的表達,也可以讓孩子的這些不滿情緒得到消化。
【關鍵詞】二胎 父母 不滿情緒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030-02
隨著2013年國家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后,二胎家庭還將進一步增多。家庭中新添一個小成員,對第一個孩子的心理是一個巨大的沖擊,他們大多認為由于弟弟妹妹的到來,父母對自己的愛減少很多,因此產生恐慌、失衡、不適應的心理,造成學習生活的障礙。面對二胎家庭中長子長女易現心理問題的現狀,我們需要共同探討針對性的家庭輔導措施。
一、二胎出生,大寶可能出現的不良心理問題
1.忽視感
在浙江在線中報道中“懷上二胎后,我告訴女兒媽媽不能抱她了,因為肚里有個小寶寶,不能碰。結果,女兒從那時候開始和他的爸爸特別的好,和我很疏遠。前兩天,她故意用光著的小腳丫,對著我的肚子就是一腳。這才知道她是多么在意,多么不高興!”準媽媽小靜很苦惱。單獨政策放開了,生不生二胎成為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小部分,而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家長首先想到的是“①家里的經濟情況。②自己是否有精力。③自己的年齡問題”。越來越多的顧慮也會漸漸地浮現出來,面對的問題多了,引起家長過多的情緒問題。也會出現單人同意的現象。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家里的經濟條件允不允許。如果生了二胎,改變了家里原本的結構,給“老大”的愛和關注會突然被分走,老大很有可能會出現情緒上變化。如煩躁、易怒、焦慮的情緒。
2.家長們有時常常會問孩子一些問題,當璇璇被問道“你想不想要一個弟弟和妹妹呀”之后,4歲的璇璇會說:“我不是姐姐,我才是小妹妹,最小最小的妹妹,我才不要妹妹的。”說到這邊,璇璇的媽媽卻說,不跟璇璇溝通好,我是不會要二胎的。到底該怎么跟孩子溝通呢?這無非成了父母最頭疼的事情。對于一個家庭來說,老二的加入對老大的情感波動和心理調節可能要遠遠大于金錢上的沖擊。早教機構創辦人孫潔說,這個話題是時下流行的,最近遇到了不少這方面的咨詢。其實,失落和嫉妒的情緒是否會產生,完全看家長如何引導。尤其要注意長輩厚此薄彼或重男輕女主導思維影響下的作為。
3.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
注意力分散——上課的專注程度不比以前,常常分神,眼睛游離的次數比較頻繁。
學習下降——學習成績方面,下降趨勢比較明顯。即使成績偶爾上來了,也不穩定。
興趣降低——整個人的狀態不如之前積極向上,動力不足。對事物的興趣不強烈,在乎指數低。
情緒不定——行為上表現與之前異常。或騷動不安,在人群中顯眼地活躍;或沉默寡言,不大愛和人說話,常常獨處。
行為退化——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吃飯,卻要求父母喂飯,甚至要求用奶瓶;已經不再尿床的孩子,如今又開始尿床了。
兩個孩子的家庭,父母要格外細致敏感才行。在被小寶弄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記得要去看看大寶的內心世界,盡管TA比小寶大很多,但他依然是一個需要爸爸媽媽愛的孩子。讓倆寶都能認可父母的愛,是一門學問,需要用一輩子來學習。從事早教工作超過6年的Sunny建議,在老二出生后的6個月內,家庭生活要以老大為主。一般情況下,老二出生后,很多媽媽把老大托付給婆家或娘家照顧。此時,老大會受到心理沖擊。建議剛開始階段最好將位置反一反,媽媽對老大更加用心,可以邀請老大一起陪伴小的,既能培養老大的責任感,也不會讓他(她)覺得弟弟、妹妹“搶走”了媽媽。
4.生二寶后——如何給大寶安慰
①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反應。②愛要大聲說出來,尤其對孩子,不僅身體力行,父母更要善于表達出心底的愛,直接說出來最簡單。③對孩子要實話實說,讓他(她)知道有了弟弟妹妹會有哪些高興的事,以及帶給他(她)的變化與困擾。④當孩子產生排斥情緒時,要表示理解。⑤給孩子準備一些跟生二胎有關的繪本。⑥當孩子還不能完全接受時,接受孩子的壞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