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角色游戲中,教師與幼兒之間互動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良好的師幼互動不僅能夠維持游戲秩序,而且能增強角色游戲的趣味性,讓幼兒快樂的游戲,開心的學習。本文從角色游戲活動角度指出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策略,期望在角色游戲活動中,老師能夠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游戲。
【關鍵詞】角色游戲 師幼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038-02
一、在游戲中,提供良好師幼互動的作用
(一)可以較好的提供游戲氛圍,提高幼兒角色游戲水平
良好的師幼互動,能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角色游戲氣氛,幼兒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身心被自由、寬松包圍著。幼兒自由的參加各種活動,一些行為規則在自由的氛圍中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這樣喚起幼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活躍幼兒的智力,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幼兒,可以較大的發揮角色游戲的價值。
(二)可以提高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不僅是一種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的關系,當然還有著一種情感依戀的關系。教師對幼兒關愛、尊重、支持和鼓勵,可以讓幼兒形成積極、愉快的情緒,對幼兒自信心和自尊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在角色游戲中,師幼存在互動的問題
(一)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幼兒缺失主體地位
很多教師在對孩子進行角色游戲的組織時會更多地處于主導者的身份,角色游戲是可以讓幼兒高度獨立自主的活動,幼兒玩什么游戲,扮演什么角色,情節怎樣進行,使用什么玩法,選擇哪些玩具,遵守什么樣的規則,都應該依照幼兒自己的意愿、興趣、經驗、能力來進行。而不是教師硬性地規定幼兒游戲,并規定區域,這就違背了幼兒為主體的原則。
(二)教師只側重于實現教學目標,而忽略了角色游戲本身的價值
很多教師的教育理念只是限于把角色游戲當作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強硬地規定幼兒一定要把知識、道理學會,而且要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出來,因此卻忽略了幼兒游戲自身的本體價值,也就失去了游戲的有趣性。
(三)忽視幼兒的游戲興趣,不關注與幼兒情感交流
在角色游戲中,很多教師會把指導重點放在對幼兒智力、生活常規、品德等方面進行教育。教師、家長花費精力和金錢給幼兒買各種游戲材料,而沒有詢問幼兒喜歡的是什么,再加上賦予的一些規則,就徹底限制了幼兒游戲的范圍。這樣不僅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更嚴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三、角色游戲中形成良好師幼互動的策略
(一)幼兒是角色游戲的主人,尊重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主體地位
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應占主體地位。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享有絕對的權利,他們要玩什么、怎樣進行游戲、扮演什么角色等,都應該是幼兒自行決定,教師只能是給予合理建議,讓他們的游戲活動更加圓滿,而不能處處干涉。此時老師與幼兒擁有平等的人權,不再是師生關系,而是伙伴朋友關系。這樣不僅不會破壞游戲氛圍,而且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二)重視角色游戲本身的價值,重視角色游戲的趣味性
角色游戲本身就是一種愉悅性較強的游戲活動,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幼兒自由的進行想象,能把想象中的東西在角色游戲中展現出來,能讓幼兒自由自主的游戲活動,這就決定了教師不是控制的指導,而是進行引導。教師應根據游戲的特點和需要,能巧妙地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并能以自身恰到好處的角色去變換去引導角色游戲。這樣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增加了游戲的愉悅性,如此的師幼互動實現了角色游戲的趣味性,最終實現角色游戲的本體價值。
(三)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需科學指導游戲
角色游戲時,教師的指導應該以觀察為前提,經過細致的觀察研究,科學進行指導角色游戲,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四)重視幼兒的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互動氛圍
幼兒是憑借游戲的興趣,通過對操作材料的感知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游戲是幼兒自由自主的活動,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愿望,讓幼兒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的發揮,盡情的想象。老師要為幼兒營造一種健康、和諧、自由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可見,角色游戲不再單單是為教育目的開展,而是師幼雙方的生命活動、教師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這樣的游戲過程,把教師及幼兒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真正的“游戲共同體”,從幼兒的興趣、需要、情感表達、人際交流出發,將游戲活動變得豐富多樣、鮮活充實,并獲得持久的動力,較好地達到游戲活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8).
[2]關少英.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