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添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發展特點,以文化為視角,具體分析苻氏家族融入儒學思想治理國家,弘揚佛法,重用高僧鞏固政權,以及在玄學中的高深造詣,旨在說明苻堅重視發展漢文化,使前秦成為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漢文化發達國家。
【關鍵詞】十六國 前秦 發展特點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041-01
引言
前秦的最高統治者和建立者苻氏家族是古代典型的少數民族,在十六國時期,這個幾乎統一了中國北方的前秦帝國可謂經歷了無數風雨,使本國文化趨于漢化,建立學校,崇尚儒家思想,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化更顯得十分珍貴,并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將從文化角度具體闡述前秦的發展特點。
一、融入儒學思想治理國家
苻堅在建立前秦之前,對于儒學就十分看重。在位期間,苻堅十分重視漢文化,主要的漢化政策之一就是提倡以儒治學。苻堅并不崇拜武力,重視文化知識傳播,致力于提升民族的文化素質,為國家培養人才。苻堅積極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聘請有知識、有文化的學者教學,以強制的方式要求公卿以下的子孫入學讀書。苻堅親自挑選出優秀的人才為其推薦職位。苻堅倡導學習,規定如果體祿百石以上的官吏不學習,不精通一經一藝,就會考慮免去其官職。
苻堅熟悉漢族典籍,在與大臣討論的問題的時候會引用其中的內容。在文化領域中,苻堅會堅持保護儒家經典。由于戰亂年間,許多儒學經典都已經散失,苻堅就會大力搜尋這些經典,經過若干年努力之后,頗有成果。苻堅對經學也有很深的造詣,曾“親臨太學,考學生經義優劣,品而第之”,“諸生競勸焉”,“聞難五經,博士多不能對”。
苻堅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君主,十分重視文學藝術,因此在他的倡導之下,這一時期有許多文學活動,還誕生大量的文學作品。苻堅還十分重視禮樂制度,其乘坐的暈、輿、司南車都可以作為十六國時期的珍品。苻堅在位期間就開始祭壇和宗廟社翟。前秦得益于苻堅對文化的堅持和重視,才會具有十分濃厚的文化素質,治國人才層出不窮。
二、重視佛教
苻氏集團作為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對于佛教十分依賴。主要原因是由于政治統治的需要。苻氏以武力奪取政權,成為前秦的最高統治者,不過這不能洗脫他們的“五胡”身份,作為典型的少數民族,他們常年被受欺壓,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還有深層次的自卑意識,因此,為了立足中原,實現自己的權威統治,就必須要改變落后的民族形象。此時,苻氏家族會找到一種理論依據,佛教無疑是鞏固地位和統治的最佳選擇。佛教的神不滅、因果報應、三世輪回等學說,對少數民族入主華夏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解釋。
雖然苻堅對王猛等正統思想表示反對,但矛盾之處就在于,他同樣也有正統思想,這是苻堅長期堅持儒學思想的結果,為了使矛盾的思想得到解脫,佛教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苻堅對待高僧可謂求賢若渴,不惜以各種手段得到高僧道安,這是因為苻堅已經將國家的興衰存亡與高僧聯系在一起了。甚至,苻堅對道安的推崇已經超越其他翻譯佛典,道安在前秦地位,無人可及。《廣弘明集》中,有一篇關于苻堅寫給竺僧朗的書信。書信內容充分表明他對竺僧朗的推崇。還有西域高僧雞摩羅什,據了解,符堅出兵西域確實有禮聘雞摩羅什的目的。
苻堅信奉佛教體現了他們對文化的重視,對人才的推崇。被苻堅推崇和禮遇的高僧都是當世學識淵博之才,而且具有高尚的品質,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為維護社會道德的楷模。苻堅以及其家族對這樣的人才十分珍惜,就是因為他們所統治的地區缺乏這樣的人才,同時也是他們民族所不具備的。
苻堅對佛教的尊奉和大力推崇,使得當時的社會中彌漫著十分濃厚的佛教風氣。各地寺院興盛,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就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和尚、尼姑的數量不斷增加,使得當時的長安成為佛學中心。廣大信徒紛紛走進前秦苻氏家族的統治地帶,拉近了各民族的距離,這充分表明,苻堅堅持佛教對民族融合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清談玄學
苻氏家族不僅尊重儒學,信奉佛教,還接受玄學的影響。在苻氏家族中著名的玄學代表就是苻朗。苻朗每日都會手不釋卷,學習玄學,因此造詣頗深。苻氏家族對玄學的熱愛,首先是由于東晉主流文化的影響。苻堅一方面堅持漢化,注重儒家思想,另一方面會堅決禁止魏晉玄學以及老莊、圖簌之學的決定。玄學在東晉時期得到統治者的大力支持,甚至成為統治思想。在當時,談玄學是上層人士和文人消磨時光的主要方式之一。東晉的君王在謝安等人的影響下,對玄學也十分青睞。盡管國家陷入多事之秋,這并不影響各大重要臣子、名人雅士繼續對玄學高談闊論。在玄學中是否有所造詣,也關系到當時的個人修養。前秦對于東晉的文化一直十分敬仰,隨著苻氏集團對文化知識的越發重視,以苻朗為代表的王公貴族在談玄方面已經成為成為一種習慣,同時也成為前期社會文化中的主要風氣。
第二是因為政治斗爭的需要。在中國傳統思想觀念中,漢民族和少數民族的劃分更注重文化而輕血統。在古代,少數民族常常被漢族人稱之為蠻夷,主要就是由于其文化落后、生活水平與漢族不同。苻氏家族雖然成立前秦,但在文化方面是自卑的,因此,苻堅竭力希望通過文化戰勝東晉名流,使自己的民族不再落后,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還要在普通百姓中留下好的印象,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苻氏家族開始通過大力推行漢族文化,不斷學習,促進本家族盡快漢化。在魏晉時期,談玄學已經能成為上層統治集團和名流人士的標志,因此,苻堅一方面反對讀《老》《莊》,另一方面卻支持自己的家族成員談玄論道。在苻堅的支持下,苻氏家族談論玄學者不斷涌出,而且高手居多。以苻朗為代表的王公貴族的談玄水平早已并不比東晉名流差,甚至從某種程度來講更勝一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的發展歷史是我國歷史中較為輝煌的一部分,其最高統治者苻堅由于堅持文化建設,發展漢文化,推崇儒家思想,信奉佛教,苻氏家族高談玄學,使得前秦的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史中璀璨的明珠。
參考文獻:
[1]白立君.前秦時期關中各民族形態[J].黑龍江史志,2010,(17):3+8.
[2]李方.前秦苻堅的中國觀與民族觀[J].西北民族研究,2010,(0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