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
【摘要】詞匯文化重合現象是指同一詞匯在兩種文化中具有同樣內容。基于此,本文闡述了英漢語詞匯在構詞角度的重復以及動物詞匯重復、植物詞匯重復、人體器官詞匯重復等詞匯重復現象,同時,也提出了諺語以及典故的文化重合現象。通過分析以上內容,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英語詞匯 文化重合現象 文化載體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06-02
引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能夠反映出民族文化。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通過研究其文化,能夠加深人們的理解。在英語和漢語中,存在著同一詞匯表達同樣含義的現象,通過研究這一有趣的語言現象,對于緊密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們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詞角度重合現象
構詞重合,為英語詞匯文化重合現象的主要表現。構詞的概念及重合現象的表現分別如下:(1)構詞的概念。構詞即漢語或英語等語素構成詞語的方法。不同語言的構詞方式通常存在一定的差異。以漢語為例,合成法為漢語構詞的主要方法,即將兩個或幾個詞語相互重疊,構成一個詞語的一種方法。以“壞人”為例:“壞人”一詞,由“壞”及“人”兩詞構成。前者為形容詞,后者為名詞。將兩詞相互結合,即可構成新的名詞——“壞人”。
(2)構詞重合現象的體現。英語與漢語中,部分詞語存在著明顯的構詞重合現象。以“big words”為例:英語中,“big”意為“大的”,為形容詞。“words”意為“語言”,為名詞。譯為漢語后,“big words”的含義為“大話”,與漢語的“大話”及“豪言壯語”等的詞意完全相同。
二、詞源重復現象
從詞源來看,英語和漢語的一些詞匯非常相近,比如broadcast。此詞原是副詞,表示“播撒的”,后來轉變為動詞“散布”,引申為“傳播”含義。在漢語中,“廣播”和broadcast同樣,以“傳播種子”來指代“新聞傳播”。此外,由于人類的基本生存環境具有統一性,因此相同的生活經歷和經驗,導致了詞源出現重復現象。
(1)動物詞匯重復。英漢語中,“fox”狐貍都代表著狡猾、奸詐等形象。漢語中用“狐假虎威”來表現狐貍的狡猾,而英語中“When the fox preaches,take care of your geese(當心狐貍說教,鵝會被偷)。
(2)植物詞匯重復。英漢語在植物詞匯上也純在著重合現象,原因是植物在群體文化中,發揮著同樣的作用。比如,漢語中用“桂冠”代表勝利,英語中也用“aure wreath”(花冠),戴在勝利者或者是詩人的頭上,代表著成功和榮耀,時至今日,有了“Poet laureate(桂冠詩人)”的美稱。
(3)人的器官所發揮的作用相同,因此,在英漢語中的表現出的含義具有重合性。比如兩種語言都將Heart(心臟)作為情感、思想、靈魂的表達。像是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break heart(心碎)、heart to heart(心心相印)等[1]。
三、諺語及典故重合現象
語言形式具有結構固化等特點,在語法結構、特點含義等都具有特殊性,英語詞匯表達過程中,不能隨意改變其含義與結構,由此形成了部分文化重合現象。例如,諺語當中滴水穿石的英語表達為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這是一種典型的語言借鑒現象,由此形成的文化重合,極大的豐富了英語詞匯的表達手段[2]。
英漢典故文化的重合,較為典型的案例為“burn ones boats”,漢語釋義“破釜沉舟”,對于這一詞匯,雙語表達中的內涵不僅相同,其出處也具有極大的相似之處;英語表達“burn ones boats”的出處,是公元前49年的,由凱撒大帝領導的一場戰役,部隊在渡過盧比根河后,與龐貝決戰,渡河之后將船只燒毀,以表達寧死不退的決心,整句描述為cross the Rubicon and burn ones boats.而中文表達的“破釜沉舟”,則描述了楚漢相爭之時,項羽“引兵渡河,皆沉船……,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結論:綜上所述,英語和漢語中具有詞匯文化重合的現象。基于此,由于人類生產活動客觀環境的相似性,導致語言在產生過程中受到生活環境和勞動經驗的影響,出現了詞匯互借的問題,同時,通過進一步研究漢語及英語的語言詞匯文化重合現象,能夠加強文化之間的溝通,有利于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因此,在遇到英語詞匯文化重合現象問題時,可以通過以上方法解決。
參考文獻:
[1]華瑞杰. 基于文化差異分析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9):176-178.
[2]劉韜.語詞匯的學習及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17,(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