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
【摘要】創新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能力作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化學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增強化學學科的創新教育能夠提升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精神、能力則是創新教育的核心。本文從創新意識、情感、思維及能力等方面展開,對增強化學教育中的創新教育做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化學教學 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85-01
引言:
近幾年,教育改革浪潮不斷掀起,為將學生的創新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變成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創新教育自然成為素質教育的關鍵重心。創新教育是一個理念,其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創新性,將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激活。這樣的全新理念和傳統理念中的“填鴨式”教育全然不同。除此之外,創新教育亦是一類新型教育模式。所以,對化學課堂進行創新教育理念灌輸,能夠將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加強培養,使得學生的科學素養不斷提升,逐步將素質教育深化推進,變成目前化學教育的重點。
1.創新教育的內涵
創新教育顧名思義,培訓的是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力、人格等綜合素養。在這個理念中,創新精神指的是意識及情感方面的培養,指的是對新鮮事物的敏銳度,對未知的探索好奇心,對于真理的探究,對于新發現及革舊立新的不懈追求精神,以上均是人類創新力量的源頭所在;創新能力指的是想象力、思維力,創造性規劃、組織且實踐的能力,這就是創新的本質動力;創新人格則指的是責任、使命感,對于化學的熱愛、執著的追求、越挫越勇的韌勁、不畏失敗的心態等等,在創新教育的培養中,人格的培養才是持續動力,能源源不斷的推動學生向著永無止境的科學世界前進。
2.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1)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意識,指的是發現問題的意愿,對于知識探索的渴求心理,是創造的源動力。化學教學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目標進行改革。
首先,教師應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導思想。需要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多加入化學歷史的內容,使得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成長有所了解,側重引導創新力對于化學學科的重要意義,激發他們的求知、創造欲望。其次,課堂內容要推陳出新。在課堂學習中,應把與化學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內容結合當下科技成果,特別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科學信息要著重介紹。借由推動社會進步的化學信息普及,增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培養學生的社會發展意識,引導學生進一步更新知識體系、培養創新意識,讓他們明白社會發展永無止境,而化學的科學動力也是無窮無盡的。
(2)創新情感的培養
創新情感的培養,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把一些著名的化學科學家的求學故事講給學生聽,對于激發學生的科學精神,產生科學敬畏感很有幫助,使得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拜情愫形成一種創新情感。也可以通過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演練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
(3)創新思維的培養
創新思維的培養,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即是“學與問”,在這個問答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提問、主動發現問題;在思考及交流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都是充滿探究意義、啟發及思考意義,能夠有效激發思維;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一步探討,通過辯論、競賽等形式深層次互動。譬如,提問“氯氣消毒,對自來水帶來哪些負面影響”、“新型自來水消毒劑的試用是否有效”?通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他們可能會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工廠消毒流程,或者用離子反應去分析現下的消毒工藝,這些都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4)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中,老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前面提到的“學與問”模式,到了能力培養階段,需要老師耐心引導,不可急于求成,全盤給出答案或者結果或者是未經證實的錯誤結論,則是應指導學生對于發現的問題,自主的尋求解決方式,老師輔助完成探索。應讓學生作為主角,在探究中發現,在思考中發問,在疑問中理解,在理解中創造,培養學生不斷深入創新的能力。此外,對于某些錯誤的發問,也要讓學生懂得錯在何處,不能一知半解或者全然不解,應正確引導他們“是與非”的判斷能力。
結語:
祖國的未來應重在創造、創新,唯有創新之路才能使得民族更為強大繁榮。而創新的核心就是學生,所以,在教育教學當中灌輸創新教育理念十分必要。唯有在教育工作之中將創新教育貫徹到底,才會激增學生源源不斷的創造思維、能力、情感,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最終實現中國創新。
參考文獻:
[1]劉勇坤.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169.
[2]葉新源.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J].時代教育,2017,(0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