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摘要】近年來,學校招生、學生就業一直是困擾高校的核心問題,而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模式的產生,不僅妥善的解決了學校的招生問題,也減輕了企業對學生再培訓的負擔。本文從兩個方面,對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進行探討,以供其他學者參考。
【關鍵詞】招生招工一體化 校企聯合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U676.2-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222-01
學生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其中高校承擔起步入社會的過渡功能,所以學生就業問題也一直是高校發展的重頭戲。當前,我國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初步建成,還存在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政府稅收方面的問題和利益不明等現象。這種現象阻礙了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發展,只有妥善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促進企業與高校取得雙贏,共同解決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
一、當前我國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校企聯合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校企聯合的改革,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進行招生宣傳、考核、面試、錄取等工作,促進高校與企業的共同發展,以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但是,在校企協作中學校和企業往往只是應付了事,達成協議之后對于后續問題,學生培養經費等卻無人過問,企業只重視對自身名譽的傳播,沒有能夠真正做到和學校聯合培育人才的效果,從而導致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落空。在加強企業對于校企聯合的模式帶給自身既得利益持有懷疑的態度,進而導致兩者合作出現問題[1]。
(二)制度和法律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推出,受到了廣大群體的關注,也相應的出現了一些問題。當前,我國政府還沒有對于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達成共識,再加上我國相關的立法機構也沒有針對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進行相關的立法保護,這就使得企業和學校的權利與義務劃分不明確,雙方得不到保障,同時也沒有相應的監督機制。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造成,導致雙方之間缺乏信任,增加風險。這樣不利于學生就業的同時,也阻礙了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發展。
(三)理論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多年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發展,家長和其他人員對于教育教學活動已經成為思維定式,認為學校教育只需要重視書本學習,無需進行實踐活動,導致高校學生缺乏實踐經驗。據相關資料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當前高校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積累,進而造成高校學生的思維不活躍,創新意識落后,缺少團隊意識,就業能力不高。同時也反映出了當下高校學生就業后不能夠快速進入到工作角色,自身知識體系與實踐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進而導致高校學生不能夠完全投入到生產工作中,因此造成了企業對于校企聯合辦學的積極性不高,怕付出得不到回報,無法拓展實習基地,制約了校企聯合辦學的發展。
二、妥善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校企聯合機制
當前我國校企雙方對于聯合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需要建立校企聯合的長效機制,來將雙方捆綁到一起,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加強雙方的組織結構、運行模式、監管機制等方面的建設,促進企業和學校的更好合作,進而實現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完善。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要求,以實際生產中的技能和經驗為導向安排教學內容,促進校內教學與企業內部之間的接軌。企業要選派企業內部的員工進入高校進行教學,將其在企業多年的經驗和感想進行傳授,加強學生的實踐經驗積累。同時還可以加強企業與學校的信息交流,方便企業更好的對學生的個人素質進行良好把握,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更好的為企業管理做鋪墊。
(二)完善政府和法律對于建立校企聯合模式的支持
在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工作中,政府的支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只有政府加大對校企聯合辦學的財政支持,才能夠促進校企聯合辦學的貫徹落實。第二,只有政府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保障雙方利益,落實雙方責任制度,才能更好的促進聯合培養模式的發展。一旦雙方發生糾紛,可以利用法律的途徑實現自我保護。因此,政府可以通過推行試點的方式,向高校提供教育基金,促進學校建立實踐基地,以保證校企在聯合培養學生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加上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校企規章制度》,命令雙方的職責,防止因為爭議導致雙方不能夠繼續合作[2]。
(三)校企雙方共同建立科學培養方案,完善更為具體的培養模式
高校和企業之間共同建立招生招工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時運用學生實踐基地,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進而促進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模式的完善。企業可以通過和高校聯合培養學生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職場規劃,促進學生各盡其長,進而促進企業發展。學校在校企雙方培養人才中,可以借鑒優秀經驗,采取“1年識崗”、“1年跟崗”、“1年頂崗” 的“1+1+1”模式,讓學生從學員、學徒、準員工,進而提高到員工的專業水平,為企業提供專業性人才。高校可以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制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戰略,合理設置學生學習科目和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職業道德,為學生更好地在企業發展做鋪墊。爭取做到校企聯合,讓學生消除對社會恐慌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其效能為企業服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立“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的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的模式,為學校解決了招生問題,為學生解決了就業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的模式,提出促進當前模式發展的措施,以期更好的促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爭取做到高校能夠促進就業,學生能夠順利就業,企業能夠選得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立梅.對企業招生即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7(8):102-105.
[2]李晴.招工招生一體化現代學徒制實踐途徑探析——以福建省校企合作模式為例[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