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
摘 要:在傳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將心理問題作為導向,沒有積極關注學生品質的培養,所獲得的教學效果較差。對積極心理學來說,將積極因素作為切入點,對優秀品質進行全面激發,使其自身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現和挖掘。發揮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作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在本文中,對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徑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1 — 0130 — 03
同其他心理學相比較,積極心理學所關注的范圍有所拓展,一方面關注負面心理學狀態,另一方面對心理學層次上的積極意義進行探討。將人性作為切入點,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對人們生活和思維的引導,進而收獲自己的幸福。從社會層面來講,當下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較為消極。因此,充分應用積極心理學,為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提供重要幫助〔1〕。
一、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重要意義
在處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時候,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并且有三方面的體現。
其一,該項工作的開展與和平需求相適應,同時滿足了時代主題發展的需要。在饑餓和戰爭困擾著國家或者民族的時候,心理學有其重要任務,那就是抵御和治療創傷。在處于和平時期,其主要的任務是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其二,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其總目標,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滿足其需求。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說,其總目標是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有效提高,對其潛能進行全面發現和挖掘,使其養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實現其健康人格的有效發展和形成,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同其相一致〔2〕。
其三,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其困境,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對其需求進行相應化解。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其哲學基礎是人性惡,對有問題的學生和學生的問題做到了足夠關注,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良好品質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青少年健康教育也有其哲學基礎,那就是人性善,主要目的是對人的心理潛能進行有效挖掘,實現其良好品質的培養和形成,從而使人獲得幸福生活。該教育理念所關注的是青少年的發展問題,對其產生了非常正面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能夠使心理健康教育走上正軌。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徑
(一)將積極體驗增加作為重要手段,對人性的積極力量進行有效激發。青少年有著豐富的內心體驗,各種外界因素容易對其產生影響,對處于動態生活中的內心狀態進行有效處理,可以有效指導青少年,對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3〕。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通過閱歷和經驗的不斷累積形成了生活,并且有其積極層面,主要是個人對于過去的生活較為滿意,而且對未來的生活又充滿期待,同時實現了情感表達的延伸和拓展。在零散的生活中,對積極元素進行有效提取,并且將其融入到個人的思想體系價值觀中,使其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對個體產生較為長久的作用,從而形成積極人格。在對積極心理學進行分析和研究之后,從中發現,要消除人性的消極方面,必須使其積極力量得到有效增長〔4〕。在讓人們不斷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中,促使人性積極力量的生長,所以,可以將積極體驗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使得人心積極力量得到有效激發,使其具備同人性消極面相抵抗的能力,從而收獲幸福生活。
1.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掌握幸福主控權。積極心理狀態有其具體表現,主要表現在主觀體驗的愉悅性,與此同時對個體的綜合能力進行相應提高。從現實情況來看,喜悅的體驗是較為短暫的。那么幸福快樂要怎樣才能夠持續存在呢?通過相關研究發現,帶來真正幸福的并不是名利,而是內在力量,同時問題解決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人們掌握幸福主控權〔5〕。所以,當處于具體教育環節的時候,可以關注青少年情感需求的細節,在解決精神疑惑方面為其提供相應幫助。在實際生活中,需要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和個性化需求等做到足夠關注和尊重,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獲得更多積極體驗。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重要意義是通過開展正面引導,使得學生可以對現實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和處理,促進其積極人格的形成。
2.對合理歸因進行有效引導,實現積極思維模式的培養。在人們處理困惑的過程中,尋求事物因素產生的原因,是其情感表達最為直接的方式,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更是如此。樂觀型解釋風格和悲觀型解釋風格有很大不同,并且兩者有其具體表現。針對前者來說,其具體表現是挫折并不是長久性的,外在因素對其進行主導,在進行心理調節之后,能夠有效解決和處理。針對后者來說,主要表現為差異化,主要被內在因素所主導,并且處于長久性狀態之中。當面對困境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個體是沒有經過相應思考的,在大腦中有著固有的思維模式,此時會自動激活,當個體用樂觀型解釋風格的時候,較為容易產生積極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消極體驗。所以,對于學校來說,需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得青少年進行正確歸因。一方面使青少年明白挫折并不是長久的,并且挫折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面對成功和失敗時解釋結果可以對其情緒產生積極作用進行有效培養。對陽光心態進行全面營造,使得青少年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積極的心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3.將積極人格的塑造作為重要歸宿,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是社會意義上的人,具備一定的能力,可以自己做出相應努力,對相關實際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和處理,這使得個人能力得到相應展示。通過相關措施和手段的應用使得青少年相信自己可以憑借自身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這項內容和任務是非常關鍵的。相關教師可以對自身指導作用進行充分發揮,使得青少年對自己的心理疑問進行有效處理〔6〕。在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對青少年的實際心理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時,將此作為研究的重點,實現其個性化處理。多種外因對其產生影響,在此條件下,從青少年內心層面解決問題,對其積極人格進行有效培養和塑造。
4.對生活進行有效感知和體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幸福指數。所謂幸福感,是當人們對生活感到滿意的時候,所形成的一種主觀感受。幸福感有其具體表現,將生活的滿意度作為重要基礎,在此條件下,產生出一種積極心理體驗。幸福指數有其作用,可以對人們所產生的感受進行衡量。在該方面,積極心理學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實現人們幸福指數的提升。所以,對于學校來說,在多方面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有效實現和諧的體現。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需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得青少年充分感知和體悟生活,從中獲得幸福感,提高青少年內在幸福指數。
(二)將積極人格的培養和形成作為重要內容,實現青少年潛能的開發。在積極心理學中,面對積極人格所具備的特征進行了全面研究,認為它是將個體作為重要依靠,對全部現實問題進行解決,同時當處于實踐過程中的時候,全面深化和完善。對于積極心理學來說,其重點是對積極人格所具備的特征進行相應研究,要使人具備多種積極品質,必須實現其全面培養和發展,從而逐漸淡化或者消滅人的苦痛,提高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我們都可以獲得幸福的生活和能力〔7〕。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強調的是,對青少年的健康人格進行有效培養,在進行積極人格塑造的過程中可以對該目標進行有效實現。積極心理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任務,一方面實現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養和塑造,另一方面對個體潛能的開發做到足夠重視。在對積極人格進行塑造的過程中,青少年可以從中獲得快樂的體驗,從而對自身潛在能力進行深挖。
從某種角度來說,積極人格的培養過程也是個體品質優化的過程。在所有人的人格中,都必定會有積極的一面,也有這消極的一面,我們需要通過學習掌握保留積極面剔除消極面的方法。保留積極面主要是選擇部分優良人格特征,將其作為自己所要達成的目標。在積極心理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人類的積極人格品質是比較多的,主要有24種。那么,這些優秀的品質都可以成為我們要培養和塑造的目標,同時對消極人格進行有效剔除。
(三)重視積極文化的營造,并且將其作為核心,對價值歸屬進行有效引導。在學校的心理輔導中,青少年學生是其主要對象,說明存在主觀思維中的被動狀態,并不是因為心理作用所產生的結果,主要是對環境與方式的選擇模式。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可以確定,在所有人的內心深處都有消極和積極兩股力量。在競爭過程中,這兩者都有可能取得勝利,其決定因素是個體自身將新的力量給了其中哪一股力量,并且實現了適應生存心理環境的創造。在該層面上,青少年的心理輔導效果在文化營造上得到集中體現。要實現青少年積極力量的激發,需要重視積極文化環境的營造,使得積極力量在競爭中奪得勝利,解決相應難題和困惑,從中尋求到價值歸屬。
1.對于教師來說,需要有積極的心態。青少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其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當教師具備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的時候,必定會感染學生,并且將其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具備這些積極的品質。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全面培養人才,必須重視師德師風的建設,在教學過程中保持熱情,積極面對生活。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教學中所應用的手段和模式進行有效豐富。除此之外,當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將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作為重要依據,開展個性化教育,在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和困惑的時候,對其進行積極引導,并且具備其針對性。
2.在學校中,對優美的校園環境進行有效營造。對于青少年個體來說,輕松、舒適的校園環境對其內心有著較大影響。在校園文化方面,校園環境是其外在表現,并且可以對學校發展的程度進行相應衡量。通過相關研究發現,對于青少年個體心理狀態來說,校園環境發揮著重要影響,為其提供重要幫助。
3.在社會角度,對積極價值觀進行有效建立。從青少年的角度來說,他們有著比較強的可塑性,不過,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非穩定因素。社會風氣會對青少年產生相應影響,在當下的社會中將名利等的獲取當做成功的表現,該價值觀太過狹隘。對于社會來說,需要提倡“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是人才”的價值觀,與此同時為青少年才華的展示打造平臺,并且實現這種觀念的傳遞,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4.從家庭的角度來說,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對于社會人來說,對和諧的人際氛圍進行有效營造可以滿足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需求,與此同時,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也有著相應表現,因此,和諧的人際交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促進積極人格的培養和塑造。家庭對于青少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其心靈的港灣,同時,在社會支持系統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幸福快樂的重要來源。我們是家庭中的一員,需要學習做自己,不強加給家人自己的期望,需要對他們做到足夠尊重和愛護,在和諧家庭營造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結束語
目前,我國青少年有較多心理困惑,較多學生的心理都處于亞健康狀態。所以,對該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和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在學校中,可以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對學生的積極體驗做到足夠重視,在積極人格培養和塑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此同時,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實現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學校還可以對國外的先進教學經驗進行全面學習,將所得到的成果帶入到我國的學校教學中,為其提供重要依據和支持。
〔參 考 文 獻〕
〔1〕鐘瑤.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營造校園心育環境的實踐探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8):60-63.
〔2〕全鵬,周寧寧,陳嘉妮,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適應性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7,(21):85-87.
〔3〕宋耀武,李宏利.網絡使用能促進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J〕.中小學德育,2013,(07):95.
〔4〕鄭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成長〔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7):90-91.
〔5〕金建水,劉興華.兒童和青少年學生群體的正念教育--正念作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探索〔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170-180.
〔6〕張舸.淺談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及其教育措施〔J〕.中華少年,2017,(03):6-7.
〔7〕俞國良,王勍.比較視野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的發展路徑〔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5,(02):5-15.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