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機械基礎是技校機械和汽修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涉及一些專業概念、名詞解析和相關原理的理論知識,又有對常見機械結構的概述,內容廣且雜。對于只有初中畢業的技校學生,難度很大。因此,要求機械基礎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理論結合實際,充分運用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學生興趣,增強課堂互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經歷,探析技校機械基礎教學。
一、技校機械基礎教學現狀
1.學生綜合素質較低
近年來高中擴招,技校的生源受到很大影響。很多技校不得不降低招生分數線,甚至不設置分數線來吸引學生,這導致技校招收的學生大部分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方法和態度存在問題。
2.理論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
機械基礎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知識比較抽象、枯燥,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學生興趣不高,難以產生學習積極性。
3.缺少配套的設備
由于經費原因,大部分技校僅有簡單的機械模型,缺乏機械基礎教學設備和實驗實習器材,沒有與課程相關的實驗安排。
技校的現狀,使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較差。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機械基礎教學的改進措施
1.打造適合技校學生的知識體系
技校學生學習知識,最終要運用于實際,所以在講授知識時,要側重講解與實踐密切聯系的知識,理論性較強的僅作了解即可。比如機電一體化這類理論性和概念性較強的內容,就要降低對學生的要求,而如凸輪機構、帶傳動、齒輪傳動、軸承等在實踐中常接觸的知識則要認真講授,結合實踐。
2.尋找貼近實際的模型,提高學生的興趣
大多技校雖然沒有機械基礎專門的教學設備和實驗實習器材,卻有數控以及汽修實訓場地。機械基礎的授課教師不妨帶學生去實訓場地尋找機械構造并解釋它的作用,這樣會讓學生發現學習機械基礎是與今后的工作緊密相關,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授輪系知識時,先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汽車換擋會讓汽車加速或者減速。由于汽車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們會激烈討論,在討論效果達到后,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帶學生們去汽修實訓場地一探究竟。教師操作汽車檔位變化,讓學生觀察變速箱哪里發生了變化,這時候一部分學生已經能觀察到變化,并知道原理。這時再告訴學生換擋是變換了變速箱中齒輪的位置,改變的輪系的傳動比,從而實現汽車加減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3.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能夠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功能。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3D技術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這種善于表現事物變化、運動及原理的手段,極大提高了教學質量,是教學中的好幫手。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鐘表、汽車的一部分,縫紉機、起重機工作時的動畫。讓學生看,尋找當中的機械基礎知識,增強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自豪感。比如通過3D動畫可以清晰地看到縫紉機的工作原理是曲柄連桿聯動機構的組合,由腳踏驅動曲軸帶動大輪旋轉,再經皮帶帶動機頭的主曲軸旋轉,主軸端部聯有曲柄輪帶動連桿、針桿上下運動,主軸的曲軸部帶動車桿驅動搖桿稈和送布機構,完成縫紉工作。縫紉機啟動曲軸的受力點不同,會向不同的方向旋轉,而縫紉機不允許反轉,所以在啟動時旋一下飛輪是為了定向旋轉避免反轉。熟練車工掌握腳踏的停止點位置恰當,便不需要用手了,僅憑腳感直接啟動也能保證正轉。通過學習縫紉機的工作原理,學生們會感到機械基礎課程的用處,而且會感嘆機械設計的精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與學生互動。對于大膽發表看法的學生要給予肯定,面對學生的提問不能輕率對待,要積極引導、及時表揚。對于不積極參加互動的學生,要時不時走到他們身邊,讓他們也加入到課堂互動中來。
總之,機械基礎的教師要努力克服硬件上的不足,改進老舊的教學措施,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機械基礎的效果。
(作者單位:臨汾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