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紅
[摘要] 目的 探討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檢測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診斷的臨床意義。 方法 選擇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與糖尿病患者,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40)與實驗組(n=40),對照組為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實驗組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別采用免疫抑制比濁法對兩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進行檢測,并記錄相應的檢測結果,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數與冠狀動脈病變評分。結果 實驗組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分別為(9.37±1.89)%、(0.82±0.09)mg/L與(24.08±7.51)mg/24 h,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2±1.72)%、(0.24±0.03)mg/L與(18.57±6.84)mg/24 h,并且實驗組的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數與冠狀動脈病變評分明顯分別為(2.78±0.81)支與(8.24±3.29)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31±0.23)支與(5.71±2.5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進行建準檢測對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并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冠心病;糖尿??;HbA1c;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b)-0047-02
糖尿病與冠心病是兩種臨床常見疾病,依據相關的臨床研究可知,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較高,導致其血管內皮組織與血小板等功能易受不良影響,加之若合并冠心病,將會導致心血管的嚴重病變,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中為有效的檢測糖尿病與冠心病,主要對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進行檢測,將獲得良好的檢測效果[2]。該文將2015年4月—2017年8月該院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檢測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診斷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80例冠心病與糖尿病患者,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40例為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齡為42~58歲,平均年齡為(50.1±4.9)歲,病程為4~8年,平均病程為(6.1±0.3)年;實驗組40例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齡為43~60歲,平均年齡為(51.4±5.2)歲,病程為5~11年,平均病程為(7.9±0.4)年。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與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②為含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或心、肝、腎等合并癥。排除標準:①患者家屬不同意此次研究目的與方法;②患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合并癥。告知兩組患者及其家屬此次研究的目的與方法,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此實驗經倫理委員會同意。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錄入至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患者晨起空腹,于晨間6∶00-8∶00抽取患者3 mL靜脈血,將血液樣本分別放置于不同試管中,將其置于離心半徑為12 cm的離心機中,將轉速設定為3 000 r/min,離心時間約為10 min,之后提取10 μL的上清液與50 μL的抗血清進行混合,于室溫情況下,采用免疫抑制比濁法在340 nm波長處對混合液樣本中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進行檢測。對所有的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測,并嚴格記錄檢測結果。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②兩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數與冠狀動脈病變評分,評分標準:若左前降支、左主干、右冠脈、左回旋支四支血管中各支血管最狹窄處評分之和低于25%為1分,若狹窄位于26%~50%之間為2分,若狹窄位于51%~75%之間為3分,若狹窄超過75%為4分。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
實驗組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數與冠狀動脈病變評分比較
實驗組的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其冠狀動脈病變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血糖水平較高,將會直接影響血小板發(fā)揮正常的凝血功能,使得血小板的活性不斷提升,同時較高的血糖水平也將會不斷的增加凝血因子含量,降低抗凝血因子,長此以往將會較大的提升患者發(fā)生血管栓塞及斑塊破裂幾率,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3]。除此之外,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其胰島功能受到破壞,使得體內脂肪較易被分解,進而使得患者體內的游離脂肪酸含量水平不斷上升,該物質將會對血管內膜細胞的NO產生嚴重影響,使其含量水平不斷下降,同時游離脂肪酸還將不斷的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三酰甘油的含量,從而不斷的降低血管內皮組織功能,在較大程度上增加動脈粥狀硬化與心肌梗死發(fā)生率[4]。
糖化血紅蛋白是糖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產物,主要使對患者兩個月內血糖的變化情況進行較為準確的反應,并且由于該指標不會受到意識血糖波動的影響,因而目前已成為檢測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金標準。尿β2-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細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細胞產生的一種小分子球蛋白,若人體的腎小管受到損傷,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將會不斷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若腎小管受到損傷,其重吸收功能將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使得低分子蛋白在尿中的排出量不斷上升,因而對尿β2-微球蛋白進行精準檢測,能夠有效的判斷腎小管的病變情況。尿蛋白定量檢測在較大程度上能夠對糖尿病發(fā)生進行較為精準預測,不僅可將其作為檢測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同時也能夠檢測出患者的血管病變情況。在臨床中腎臟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及時患者被檢測出少量尿蛋白,也不易被關注;腎臟具有較強的代償功能,能夠對早期損傷形成一定的覆蓋,因此一旦被確診,則諸多患者已進入腎臟病晚期階段,教育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的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較大提升,因此對尿蛋白定量進行檢測,能夠有效的診斷早期的血管病變,為治療提供較為可靠的依據[5]。依據該項研究結果可知,經過對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檢測發(fā)現,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顯高于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患者,并且其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數明顯增多,冠狀動脈病變評分明顯升高,此結果與張金蓉[6]的關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脂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的額研究結果相似,其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并且其抗凝血因子含量不斷下降,因而使得血液易在血管內發(fā)生堆積與阻塞,進而對患者的血管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該文認為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檢測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作用,不僅能夠有效的明確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關系,同時有效的檢測出患者的動脈病變血管數,為臨床醫(yī)師提供可靠的治療依據,因而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檢測并治療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首選方式。由于該次樣本容量有限,因而關于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檢測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診斷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需要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 張丹,洪波.β2-微球蛋白和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臨床診斷的價值和意義[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 17(34):90-91.
[2] 周小蕙.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吉林醫(yī)學,2013,34(32):6667-6668.
[3] 唐永發(fā).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2,4(2):81-82.
[4] 魏杰,王志國,朱誠,等.β2-MG、HbA1c和CysC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38(10):1363-1364.
[5] 徐新蓉,張劍波,馬萍.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聯(lián)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方面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5):613-615.
[6] 張金蓉.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脂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22):2468-2469.
(收稿日期:20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