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
[摘要] 該文主要綜述了糖尿病足產生的具體原因、預防的方法以及此病癥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的最新進展,從而使糖尿病足患者的致殘率以及患病率能夠得到減少,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 糖尿病足;治療;護理;新進展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b)-0197-02
在臨床的糖尿病并發癥之中,糖尿病足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其并發的基礎主要是糖尿病患者的周圍神經以及外周血管產生的病變,而因患者存在感染、足外傷、深層組織受到破壞以及出現潰瘍等誘導因素,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下肢病變,當患者患得糖尿病組的情況下,不僅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還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嚴重時會導致截肢,因此,應該對糖尿病足部實施全面的護理,并需要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工作,從而對此病癥的出現進行預防。現主要對我國當前糖尿病足進行護理的相關最新進展進行如下綜述。
1 糖尿病足的主要發病機制
糖尿病足的主要發病原因包含以下幾點:①患者的足部產生較為明顯的壓力變化;②患者出現外周圍血管類疾病;③患者出現神經病變;④患者的身體受到多種細菌的感染。
濃度較高的葡萄糖可以導致患者下肢中的細小血管以及平滑肌出現細胞增生,使血管的收縮性得到增強,與此同時,還能夠使血管中的內皮細胞的機能出現不良影響,并使毛細血管的基底膜出現增生的跡象,從而致使糖尿病患者出現動脈硬化,引發血管的功能異常、管腔變窄以及血液的粘稠度升高,致使患者患得血栓,并且還能夠使患者的下肢的組織供給的營養出現嚴重障礙,從而引發患者出現壞血性壞疽。患者身體局部所出現的壞死組織事實上是一類培養基,其可以使細菌加快繁殖,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無氧的條件下使白細胞的殺傷及吞噬作用受到限制。從而使患者的感染出現加重的跡象,并且組織細胞的再生功能受到嚴重的阻礙,致使患者的溫覺以及痛覺減退,嚴重時回達到喪失的程度。痛覺的減退和消失會使患者對鞋內異物以及鞋子本身的擠壓感感受不到,從而使患者的足部受到嚴重的損傷和擦傷。患者失去溫覺,使患者感受不到冷和熱,從而容易出現凍傷和燙傷。
2 對糖尿病足進行詳細分級
根據患者的病因,可以將糖尿病組出現的壞疽和潰瘍分為3類,分別為缺血性、神經性以及混合性,通常在分級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為Wagner 0~5級分級方法。其中0級代表患者的皮膚不存在開放性類型的病灶,通常情況下,會出現刺痛感、皮膚發涼、灼痛感、肢端供血不足以及皮膚無感覺等癥狀;1級代表患者的肢端皮膚存在開放性類型的病灶,并會出現血皰、水皰、燙傷、凍傷以及其他類型的皮膚損傷導致的皮膚潰瘍,但是此時的病變還沒有達到其深部組織;2級代表患者的感染病灶已經累及患者的深部組織,并且還會出現竇道形成、多發性膿灶以及膿性分泌物,但是患者的韌帶、肌腱組織還沒有受到破壞;3級代表患者的韌帶以及肌腱組織已經開始受到破壞,并且壞死組織以及膿性分泌物也比較多,但是患者的骨質還沒有出現任何顯性的破壞;4級代表患者的骨質出現缺損,并且足部和趾部都存在壞疽的現象;5級代表患者的足部和趾部都村子啊壞疽現象,通常情況下能夠蔓延到小腿和踝關節部位。
3 針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3.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預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方法,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重視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這是由于糖尿病本身就是一類終身性疾病,通過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以及自我保健的認識得到提供,從而有效的對該類疾病進行預防,因此,還可以對截肢的出現率進行減少,因此,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2 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①當患者入院后,醫療人員和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解釋糖尿病足發病的具體原因、治療的方案和原則以及可能進行的預后處理。糖尿病足這一類疾病在恢復的過程中會相當緩慢,應該對此病的治療和痊愈充滿信心,并且能夠使患者具備堅持治療的決心和精神,告知患者不要因在短期治療的過程中無觀察到明顯的效果而放棄治療或者是對醫生進行頻繁的更換,這種做法不僅使疾病得不到有效的康復,而且產生的消極心理還會影響到對該疾病的治療效果,甚至還可能出現延誤或是加重病情,從而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復。與此同時,當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時,應該同患者的家屬進行宣傳健康教育,如果對于治療不夠理想,應對患者今早進行截肢,以免發生生命危險。
②當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時,應該對患者采取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識宣傳,并對足部保健知識進行重點宣傳,具體的措施應該按照如下進行:①應該教育患者對鞋襪穿著方面必須嚴格要求,選擇的鞋襪大小應該適中,保證鞋尖寬松一些,面料柔軟一些、鞋底稍厚一些以及透氣性稍好一些的鞋子,在對鞋子的長度進行選擇時,應該保證所選的鞋子高于最長腳趾0.5英寸,并且督促患者及其家屬,不要讓患者穿著高跟鞋、硬底鞋、尖頭鞋以及塑料鞋等,所穿著的鞋子是新鞋時,不應該長時間穿著,應保證每日穿著在2 h以內。在襪子的選擇方面,應該保證襪子的透氣性、柔軟性、平整性等優質舒適的特性,除此之外,襪子的襪口處不應該太緊;其次,應該對患者的足部皮膚進行保護。應該保持患者的皮膚清潔干燥,并且患者的壞損皮膚不粘貼任何膠布,對皮膚的表面不應該進行應力抓撓。對患者的鞋和襪子進行隨時換洗,患者的襪子應該保持適當的松度,患者不應該穿著壞損的襪子。當患者穿鞋之前,應對患者鞋內進行檢查,看是否存在異物,鞋子的底部是否平整,還應該囑咐患者不應該赤足走路和穿鞋,不穿著拖鞋,以免患者發生足潰瘍。患者穿鞋的時候應該注意,即便是穿著的鞋子較為合適,也不應該行走過長時間。除此之外,還應該對患者的趾甲進行及時的修剪;②患者應該使用38℃左右的溫水進行泡腳,在每日入睡之前,應該對患者的足部進行全方位檢查,同時還應該仔細檢查患者足部皮膚的溫度、色澤以及濕度出現的變化,并對患者的皮損、水中、割傷、水皰、動脈血管脈搏等進行檢查;③相關研究人員曾提出,針對治療糖尿病的鞋墊和鞋子能夠使患者的足弓部位得到支撐,從而使患者的足跟以及足前部產生的壓力得以減輕,從而使患者的足部壓強得到降低,使患者出現足部潰瘍的情況得以減少。
4 糖尿病足治療及護理的最新進展
4.1 基礎性護理
糖尿病患者在進行護理過程中,主要包括五項護理,分別為健康教育、運動鍛煉、飲食護理、藥物護理和自我監控。
4.2 對患者的血液循環進行改善
相關研究人員通過使用鹽酸654-2對患者外敷,并進行靜脈滴注來配合常規治療,通過使用鹽酸654-2進行治療之后發現,患者的糖尿病足的治療顯效,不良癥狀全部消失,足部潰瘍累及真皮層的患者都得到了較好的治愈,足部潰瘍累及骨關節的患者的治愈率高達85%。
4.3 對周圍神經出現的病變進行改善
國內相關研究人員發現,在保持清理創傷以及換藥的過程中,保證操作的規范性可以有效的使周圍神經出現的病變得到改善,如果觀察到非功能性的肌腱存在,可以對其進行剪除,對于存在功能的肌腱,可以通過周圍組織對其進行縫合。當患者出現骨皮質外露的情況下,可以對表面的骨質進行鑿除,當患者的髓質長出新芽,可以在每日使用高錳酸鉀對患足進行浸泡0.5~1 h,浸泡完成后,待其干燥之后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噴劑噴向肉芽,以促進其生長。
4.4 對白蛋白進行應用
相關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白蛋白可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能夠有效的對糖尿病足進行治療。白蛋白可以將病毒蛋白以及細菌殺死,從而免于細菌出現的繁殖,白蛋白的滲透力比較強,并且局部抗菌的能力也比較強,能夠使肉芽組織出現的水腫進行減輕或消除。應用白蛋白進行外敷可以使患者的足部創面加蓋一層保護膜,以避免細菌造成的直接感染。除此之外,白蛋白營養豐富,能夠消腫、促進愈合,并能夠對創面進行保護,并且白蛋白作為血漿提取物,可改善患者缺氧、缺血的狀況,促進微循環,從而能夠達到修復治愈的效果。
4.5 其他治療方法的應用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其他對此病的治療方法也不斷的更新與發展,例如,采用胰島素、高壓氧、通過側支循環治療等,以及通過真空負壓封閉技術進行治療都能夠使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并通過臨床實驗已得證實。
5 結語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屬于糖尿病的一種并發癥,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并且這種疾病的治療期較長,還易出現感染。因此,需要對其采取合適的治療及護理方法來使這種疾病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該文通過對治療和護理的方法進行研究發現,針對此病護理需要注意健康教育和護理細節,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治療的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 吉莉.糖尿病足護理新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1):143-145.
[2] 馮桂瑩.糖尿病足潰瘍的發病機制、治療與護理進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4(24):137-138.
[3] 劉巖.糖尿病足潰瘍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7,28(9):57-58.
[4] 李輝.糖尿病足潰瘍的中醫外治研究進展[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15(2):108-111.
[5] 郭志芹.高壓氧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研究進展[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7,37(2):104-106.
(收稿日期: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