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正芹 李鳴 官艷華 邵鑫 孔文文 陸源源 胡鋼 沈寶華 吳學蘇
[摘要] 目的 觀察益氣養陰方聯合持續性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氣陰兩虛證)的臨床療效。方法 于2010年12月—2013年10月選取該院收治的11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4例和對照組56例,兩組均在飲食及運動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給予益氣養陰方聯合CSII強化治療,對照組僅予以CSII治療,治療為期14 d,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血脂、胰島素水平、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變化,比較兩組臨床總療效以及血糖達標時胰島素劑量。 結果 兩組中醫癥狀總積分與治療前相比較均有所降低(P<0.01),經藥物治療以后,治療組和對照組總積分均有所變化,治療組改善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FBG、2 hPBG、FINS、P2hINS、IAI水平與治療前均有所改變(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明顯好于對照組。治療組治療后TG、TC、LDL-C與治療前比較及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血糖達標時胰島素用量小,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低血糖發生頻次相抵較少,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益氣養陰法聯合CSII對于新診斷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 2型糖尿病;CSII;氣陰兩虛證;益氣養陰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b)-0085-02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種以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功能缺陷為中心發病環節的緩慢進展性疾病,而β細胞功能的逐漸衰竭是T2DM病情進展的原因。持續性高血糖是誘發β細胞功能衰竭加重的主要因素,且可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近年來國內外研究提示:進行早期強化治療,可明顯減輕高糖毒性,使部分患者β細胞功能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復,從而有效緩解糖尿病病情,降低慢性并發癥的發病危險。目前對于中藥聯合CSII治療新診斷氣陰兩虛證T2DM的報道不多,故該研究通過運用益氣養陰中藥方聯合持續性皮下胰島素輸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簡稱胰島素皮下泵)的中西醫結合優化方案作為治療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的一種新方法,該研究于2010年12月—2013年10月選取115例患者觀察其對臨床癥狀的改善和血糖、血脂及胰島素抵抗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住院治療的新診斷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隨機分為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疾病健康宣教、飲食結構管控、合理鍛煉等基礎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胰島素皮下泵(予以門冬胰島素)強化治療,以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BG)<10.0 mmol/L為血糖控制目標。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益氣養陰中藥方(藥物組成:黃芪、生地、麥冬、花粉、黃連、山萸肉、五味子、丹參等,1劑/d,分早晚兩次服,約200 mL/次),治療期間避免使用可能影響胰島素分泌及作用的藥物,不使用任何調脂藥物及其他中藥。治療2周后停止CSII,于治療前及治療第15天清晨抽血檢查各項指標。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中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與比較,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總療效比較
治療組顯效45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4%;對照組顯效39例,有效1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9.3%;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7,P=0.32>0.05)。
2.2 兩組中醫癥狀總積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總積分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總積分與治療前相比較均有所減少(P<0.01),治療組總積分改善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治療后的積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變化比較
經藥物治療以后所有患者兩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組間比較治療組FBG、2 hPBG均較對照組下降,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所有患者治療以后血脂水平與治療前相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療組與治療前比較TG、TC、LDL-C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在HDL-C指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空腹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有關指標的變化情況
治療組FINS、P2hINS、ISI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在中醫學領域中,糖尿病屬消渴病的范疇,其發病機制多數是因為機體陰虛,飲食缺乏時節制性以及情緒反常等多種因素導致機體各項功能反常,致使水谷精微無法正常氣化運輸與排放,進而使肺、脾、腎等眾多臟器功能受到損傷,糖尿病發病機制以陰虛為主導,外加長期消耗元氣,所以臨床癥狀以氣陰兩虛為主導[1-2]。益氣養陰方中黃芪益氣健脾[3],生地、麥冬養陰生津,天花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黃連、山萸肉、五味子、丹參等相配伍清熱滋陰生津共舉。黃連主要成分為黃連素、小檗堿,黃連及其有效成分生物堿有明降糖作用,近年大量藥理及臨床研究證實,黃連可通過改善腸道粘膜免疫功能,降低腸道內毒素水平,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抑制體內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血糖及胰島素抵抗[4]。因此該文研究提示CSII聯合益氣養陰中藥方治療可能通過保護胰島β細胞,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糖的利用等而發揮更好臨床協同療效。
[參考文獻]
[1] 胡愛民,牛曉靜,江勛.糖尿病辯證分型歷史與現狀[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6,22(12):1717-1720.
[2] 趙展榮,黃飛,閆曉光,等.2型糖尿病病程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研究[J].陜西中醫,2015,36(6):667-669.
[3] 唐思夢,楊澤民,陳偉強,等.黃芪多糖保護胰島β細胞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7,38(4):482-487.
[4] 陳玲玲,陸文松,廖水玉,等.黃連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及腸道雙歧桿菌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6,57(23):2028-2031.
(收稿日期: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