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粉蘭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1-000-02
摘 要 本文闡述了標準化建設與創新發展的辨證關系,提出標準化與創新相輔相成,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兩支核心力量,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戰略支撐的論述。
關鍵詞 標準化建設 創新發展
標準化體系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在致第三十九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并向世界宣告愿“共同完善國際標準體系”。標準化建設已經成為當前我國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提質增效、服務外交外貿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助力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科技創新是企業的發展之本,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科學技術創新發展日新月異,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發展成為創新能力的競爭。標準化與創新相輔相成,成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兩支核心力量,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戰略支撐。企業通過標準化為市場持續穩定的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在標準化的基礎上不斷研發新工藝、新技術、新功能,又通過不斷試制確定最優方案形成標準化的工藝、技術、質量,降低作業成本,為客戶源源不斷提供優質優價的產品和服務,推動生產方式、經營方式轉變。
一、以新發展理念指引企業實施標準化戰略
企業的發展必須與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相適應,當前乃至一定時期內國家發展的主題主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企業的創新發展也應以此為基調,貫徹創新發展理念,以標準化助推創業創新。充分發揮標準作為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關注行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立足企業自有技術力量,以“標準化+”的催化效應,積極吸收新技術、新知識,面對市場發展的新需求,參照現有的國際國內先進標準,在信息、環保、智能化等方面加強標準化建設,成立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將重要標準研制列入科技攻關計劃,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協同組織開展標準創新,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水平標準體系。其次,運用國際先進的管理標準,促進企業內外部生產經營環境協調發展。現代化的生產是一種社會化的生產,每一個企業的管理與其內外部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約束條件。對于企業內部環境而言,各個環節之間是一種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而外部約束條件與內部條件之間又是一種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為了更好的與市場接軌,企業應運用國際先進的管理標準制定一套完善的涵蓋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及工作標準的標準化體系,實現企業內外部條件的協調發展,從而促進企業各項事務的協調穩定發展。第三,積極推進“標準化+節能減排”,向先進級產業能耗、物耗、水耗對標,主動承擔節能減排責任。定期評估企業能耗情況,結合標準實施效果修訂完善標準體系。第四,加強標準制訂,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標準是產品和服務走向市場的通行證,代表著規則話語權和產業競爭制高點。市場需求千變萬化,誰掌控標準話語權,誰就能占據產業主導權、擁有市場主動權。企業的標準制修訂也要在廣泛采用國際標準的同時,自主研發先進標準的制訂和修訂,以高標準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提高供給產品適應需求的能力,實現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躍升。
二、通過標準化管理將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生產力
標準化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的活動。標準化的目的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發揮出最好的功能以及防止技術壁壘。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一個企業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標準化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主要途徑,有助于企業提高科技水平和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為企業實現科技興企的戰略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創新技術的標準化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對實現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可通過鼓勵科技創新獲取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轉化為標準,制定與之配套的一系列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保障標準的有效實施,獲得最佳的生產秩序。在實施標準中集思廣益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修訂標準。定期進行考核,保證標準的順利有效、長期實施。將創新必須納入標準化管理,用標準化來規范創新。從而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并帶動相關行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三、正視標準化與自主創新的矛盾,辯證統一協調發展
標準化工作從本質上講是通過施加正確而必要的約束,使企業的經營、生產、管理等工作規范化。而這些活動不可能永遠穩定,由于受到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市場的變化以及技術標準需求方重要環節的要求等因素的影響,使原有系統不能適用。企業為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淘汰,就得不斷創新和發展自己的新技術。從這一點上講,原有的標準就會成為制約新技術發展的障礙,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成為生產力發展的絆腳石。標準是為維護原有秩序而誕生的,而創新的本質卻是要打破原有的秩序。因而,創新和標準化工作是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標準化和創新又是辯證統一的。技術不斷創新,標準化工作也就應當隨之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對事物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過時或陳舊的標準會阻礙技術的創新,而制定新的標準卻會促進新技術的創新;反過來,新技術又會推動制定新的標準,在標準化的功力源泉中,最有效的法寶就是創新。標準化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創新史,創新是標準化的靈魂和生命。
企業技術創新是一種對未知技術的探索,是技術和經驗積累過程中的突破,它從研究技術的提出、創新的過程和結果等幾方面都具有不確定性,比如市場的風險性、技術的風險性和管理的風險性等。現代高新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風險,標準化作為提高科研競爭力、降低科研風險的工具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企業應以市場需求為創新方向,大膽進行技術創新,不斷開發滿足客戶需求的新產品,占領市場的主動權,贏得市場。因此市場的需求是技術創新的動力之源,而潛在的市場使創新具有了方向性。所以,標準化可以引導創新的方向。
標準化的基本功能就是總結科技研發創新的經驗,并把這些經驗規范化、普及化,從而為技術創新奠定基礎:標準化在促進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為新一輪的技術創新提供動力和資金的同時,也調動了企業組織參與科技研發創新的積極性,標準化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橋梁,是科技創新成果迅速傳播的重要手段,作為連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技術平臺,使產品制造符合國際標準,對消除國際貿易壁壘,推動國際貿易和生產全球化都具有重要作用。一旦符合國際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成果就能迅速流入其他國家,從而對本國的科技與生產形成正反饋效應,加速全球化進程。
標準化過程本身就是新技術積累的過程。一項標準的產生要做許多工作,經歷許多環節,但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要把截至時間某一點為止人們在該領域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加以總結和提煉,納入標準。每項標準的產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的先進性,即它是以當代先進科學技術或創新知識為依據來制定的。自主創新是標準化發展不竭的動力。創新對標準化的發展非常重要,固守陳舊的技術必將遭到時代無情的淘汰,只有不斷創新,標準化才能有所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自主創新,才能有高水平的標準產生,占領技術的制高點,使標準化始終起好技術保障和技術引導的作用,不斷更新標準化的內涵,與技術發展同步。
由此,創新和標準化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一方面,科技的創新刺激標準制定者們要不斷修訂出新的標準以適應日益變化的科技新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標準化大大推動了各界的革新,而從用戶的角度對標準化過程又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理清創新和標準化之間的辯證關系對促進企業技術與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四、結語
總之,現階段,技術標準制定與實施在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已被提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對于企業而言,應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與導向作用,在注重技術創新的同時,重視與標準研制的同步性,努力實現二者的一體化推進,搶占企業標準研制的制高點,進而提升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管理和技術創新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良,趙重慶.淺談企業標準化與自主創新,泰興市圣達銅業有限公司,2013.03.13.
[2] 國家標準.企業標準體系要求,GB/T15496-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