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巖 張桂林 王竟茁 燕紅衛 王硯書
[摘要]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資料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該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為該次調查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為39例患者,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以及圍手術期指導。而給予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及圍手術指導基礎上聯合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后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以及術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干預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7.44%,而對照組為82.05%,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術后通過3個月隨訪發現,干預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 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患者在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后遠期生活質量評分較高,且患者對住院期間臨床護理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 循證護理;老年患者;股骨頸股骨折;糖尿病;內固定術;生活質量;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b)-0152-02
老年患者常發骨折部位為股骨頸股,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臨床對于老年股骨頸股骨折患者采用內固定術為首要治療方法[1]。而近些年患糖尿病患者數量劇增,若老年患者股骨脛骨骨折合并糖尿病術后預后效果較差,由于血糖升高可增加可加重切口感染、切口不易愈合,增加手術和術后風險,長期遷延不愈斷續治療可加重患者負面情緒。因此對于該類患者圍手術期和術后實施高優質護理服務至關重要,該次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該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主要針對老年股骨頸股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語常規護理措施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該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為該次調查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為39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范圍為61~75歲,平均年齡(68.4±9.72)歲,其中初中至高中學歷17例、中專至大專學歷13例、本科以上學歷9例。而干預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范圍為62~75歲,平均年齡(69.1±8.92)歲,其中初中至高中學歷19例,中專至大專學歷14例、本科以上學歷6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發現無論性別、年齡以及學歷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行內固定術治療,手術順利。患者均符合 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術前術后血糖控制良好。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無先天性糖尿病、股骨頸骨畸形等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和傳染性疾病;②患者和家屬對參與該次調查內容詳細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在近1個月內未參加類似醫療調查;④患者無行內固定術禁忌證。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及圍手術指導等。
1.3.2 干預組 給予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及圍手術指導基礎上聯合實施循征護理干預,詳見如下:①病區環境:保持病房空氣清新、新鮮、溫度適宜、安靜,定期為患者更換床單,打掃房間,為考慮老年患者住院舒適性避免陽光直射,且衛生間應設置防滑和呼叫設施,告知患者家屬安排陪同,減少老年患者孤獨感;②心理評估:對于老年患者對于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并不了解,使得對于醫務人員臨床治療和護理配合度較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內心所想和需要,且語言應平易近人以及語氣應和藹可親,促進護患關系融洽;③術前訪視;護理人員應詢問患者病史、過敏史,評估心理、生理等,且詳細告知患者術中配合、術中風險、預期目及可能并發癥,認真聽患者疑問并仔細解釋,對于情緒緊張、恐懼、煩躁患者應積極疏導,提供患者既往手術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鼓勵、安慰患者;④血糖控制:護理人員應定時給予患者血糖測量、胰島素注射等,對于血糖測量指數浮動性較大者應上報主治醫師,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⑤講解術后配合康復: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和家屬術后長期康復過程,應保持耐心、毅力積極配合醫務人員治療;⑥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患者切口處皮膚、引流液、生命體征等,對于老年患者應注意患者長期受壓處皮膚和深靜脈是否發生血栓情況,2次/d給予患者口腔、尿道護理,協助患者有效咳痰和呼吸訓練,定時為患者進行翻身、溫水擦身、全身按摩等,防止深靜脈發生血栓,告知患者盡早下地鍛煉、活動;⑦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家屬為其準備高鈣、高蛋白、易消化以及多纖維食物,且應保持飲水1 500~2 000 mL/d。防止老年患者術后便秘;⑧出院指導:根據患者需求,將出院后用藥、飲食以及功能鍛煉注意事項采用紙質記錄方式,并告知患者定期進行復查。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后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以及術后生活質量評分。
1.4 療效判定標準
對于臨床護理滿意度采用科室擬定調查問卷,每份問卷為百分制,采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這4個標準,其中非常滿意85~100分,滿意75~84分,一般滿意60~74分,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00%,主要調查護理人員技術嫻熟、服務態度、溝通效果、病區設計等。而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調查表(QOL)評估患者術后3個月生活質量,每份調查為20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方法
該次調查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算、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QOL)評分
干預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檢測值
護理后干預組血糖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老年患者可由于骨質疏松和髖周肌退行性變以及反應遲鈍等,導致易發生骨折,而首要治療為內固定治療術,內固定治療術可快速降低骨內壓以及增加動脈血供,且對于骨折處修復和軟組織血供等具有顯著治療效果。而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基礎性疾病,可導致切口愈合延長、切口感染,甚至肌肉萎縮等,及時傷口愈合但愈合時間較血糖正常人長,且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導致出現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效果和預后生活質量。對于此類患者實施優質循征護理至關重要,循證護理主要以實證為基礎護理模式,依據患者現有、真實的依據和病情基礎上,就該次調查項目而言,為預防由于血糖升高導致術后并發癥增高和愈合時間延長等,針對高血糖進行定時檢測,若前后兩側血糖差距超過25%,應立即上報主治醫師,及時調整胰島素和降糖藥的用量。相關研究發現,高血糖可導致患者骨密度降低,誘發骨折或其他骨性疾病,甚至由于血糖升高導致全身代謝系統水平下降,降低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延長恢復時間。而通過實施循征護理,實施針對性護理,通過對患者現有病情評估出患者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其問題擬定護理方案,實時動態修改和擬定護理方案,大幅度控制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提高恢復速率和效果[2]。
通過該次調查分析發現,干預組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滿意度為,而對照組為,相比干預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及兩組患者通過3個月隨訪發現,干預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對老年股骨頸股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且相比常規護理患者對循證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 盧璐, 林妙, 梁艷平. 循證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12):1846-1847.
[2] 邢孝敏. 循證護理在帕金森合并股骨頸骨折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4):487-489.
(收稿日期: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