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梅
摘 要 參與度高的學生精力集中、思維活躍、態度積極——課堂參與度的高低決定著教和學的質量——而且參與度也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具有相當的影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組織游戲、安排合作等方法來實現對學生參與度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C931.1,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117-01
在數學課堂,參與度主要不是指外在形態(與體育等學科不同),而是指學生思維是否主動集中于學習——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看似穩穩當當、目不斜視,但思想已經神游天外了,表面看是個好學生,其實大腦參與學習的程度非常低。所以,提升初中生數學課堂參與度,主要是指抓住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思維集中且積極主動有效的思考。
一、創設情境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大多需要學生進行嚴謹的邏輯思考才能掌握。而初中學生由于知識儲備、思維能力、經驗體驗等方面的欠缺,難免會在抽象思維過程中遇到困難。而他們一旦在思維中遇到困難,就很容易失去前進的動力,不是停止思考,就是神游物外。所以,基于數學學科的知識特征以及初中生的思維水平因素,要想保證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我們教師就需要注意在學生思維的節點上,給予一定的思維引導和幫助,使他們能夠順利突破難點,保持思維的流暢。
比如“絕對值”這個知識的學習,教師可能會覺得很不解:明明學生已經掌握了正數、負數、數軸這些知識,這個知識應該不是難點了。但就是有不少學生搞不清,總是在求負數的絕對值時“舍不得”把那個負號去掉——其實很簡單,我們成年人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很容易理解這個概念,而學生則需要用純思維來把握。難度就在這里。所以,我給學生構建了一個情境:一名潛水員潛入水下10米進行潛水救援,我們通常以水面為零值,水上為正值,水下為負值。這時候從船上放下救援繩纜到水面上,指揮員應該說什么?是“再往下放10米”還是“再往下放負10米”?學生結合這個情境一聽就明白了,放下繩纜的長度不用考慮它是向哪個方向,只說“10米”就可以了,這就是絕對值——通過這個情境就有效幫助學生參與了學習。
二、組織游戲
我們需要承認,除了個別對數學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之外,大多學生面對數學知識興趣度不高,顯然不如美術音樂,甚至也不如物理更有吸引力——這樣,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自然也就得不到保證。所以,要想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度,教師還需要在調動興趣上做些工作。比如把數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數學游戲,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如,“有理數的乘法”這個法則很簡單,就是“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但為什么還是有些學生掌握不好呢?這就不是智力的問題了,而是在課堂上教師講課的時候,因為“簡單”無趣,所以根本沒聽,沒有參與學習。那怎么在課堂上吸引他們把這個法則深刻印到腦子里呢?我就想了一個小游戲:我用多媒體展示幾道很長的乘法題——如,(-3)×(-5)×7×(-2)……然后每次請兩位同學進行對抗賽,不要求他們算出得數,看誰能最快時間說出答案是正數還是負數。這樣,他們就得集中精力去想,“這個式子中的負數是偶數個還是奇數個”。通過這個小游戲,學生很快就能把這個法則牢牢記住。
三、安排合作
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越高,自主性越高,其參與度也就越高——從前面兩個策略可以看出這種趨勢:創設情境是教師在引導學生思維,組織游戲是教師組織學生參與,顯然后一種方法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參與度更高一些。而要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就要更“退一步”,師生間的一進一退,給學生的思維留出更多的自主空間。
比如合作式學習,教師參與度非常低(只給學生一個方向和起點),學生的參與度自然就會“被迫”提升。而且,合作式學習因為學生間的思維互補,使其思維素養得到有效鍛煉,為其以后更深度地、有效地參與學習打下了能力基礎。比如在學“乘方”的時候,我就想,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了“正負數、乘法法則”,那,通過他們自己探究來掌握乘方的基本規律其實并不難,是可以組織合作學習的。所以,我在給學生講了“什么叫乘方,什么是底數、指數和冪”等概念之后,就直接跳到了最后,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合作“反推”:請同學們分組進行研究,什么情況下a的平方大于0?a的平方與-a及(-a)的平方是怎樣的關系?換成3次方或更多次方會怎樣……拋出這一組探究題之后,學生們怎樣去交流、探討就不管了——我們發現,所有學習小組都能找到“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這些規律,但“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這個規律,他們大多會落下其中“正整數”這三個字,不夠嚴謹,教師最后歸納強調一下即可——可以看出,合作學習中,教師只在開頭和結尾處起到牽引和總結的作用,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
以上,探討了初中數學課堂提升學生參與度的三個方法——其實還有不少有效的方法,比如分層(或個性化)教學法、積極評價法等等,這里就不再列舉——重點是,教師要重視“參與度”這個提升學習效率的抓手。
參考文獻:
[1]賀粵湘.初中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3):147-148.
[2]初中數學課堂參與式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