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鋒
摘 要 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音樂教師,應以音樂審美、興趣培養、個性發展為理念,徹底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創新、勇于探索、大膽實踐。突出音樂教學中的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動力,以發展學生音樂特長為目的的基本原則和思想,倡導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合作的教學方式。本著遵循課改原則及課標的要求,積極響應課改號召,為積極努力推進課改步伐,本人在音樂教學中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關鍵詞 課堂;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21,G613.5,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220-01
一、轉變教師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的發展,這就要求廣大音樂教師努力創造有利于學生能力、情感、個性品質和身心發展的環境,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生活和成長。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把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教師扮演角色,導演每一處情節,積極參與到學生中間,跟他們一塊探討、共同交流和學習,并有目的地引導他們學習音樂知識和技巧、體味音樂美感,領略音樂文化、陶冶情操。改變過去陳舊的方式,走下講臺,廣泛聽取學生的建議,依照學生的愛好選擇新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歌曲《櫻花》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聆聽音樂錄音帶,讓他們感悟歌曲中的美感,而后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櫻花”的知識,然后聽錄音學唱,教師用電子琴正音。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歌曲的音樂風格,速度、力度等基本知識,最后教師進行藝術精講,范唱,并讓學生齊唱。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以開發。
二、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音樂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和能力的培養是主要內容,因為只有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傳授知識,使學生在興趣嫗動下以學為樂。教師在創設寬松愉快的教學環境的同時,運用暗示法、激勵法等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由于受地區條件的限制,學生不能自備樂器,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在唱歌教學時,讓每一位學生自制一件打擊樂器,在課堂上為自己的演唱伴奏,當每一位同學看到自己能用親手制作的打擊樂器為自己伴奏,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課堂教學呈現豐富多彩性。
由于本地區基礎教育條件薄弱,所以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幾乎為空白,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能力較差。為了培養初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在每堂課上課前,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想象壯麗風景,朗讀優秀詩篇,從中領略音樂美感。如欣賞《西游記》主題音樂時,可請四位學生扮演唐僧師徒四人,在音樂伴奏下模仿各自身份的動作,學生學習興趣為之盎然,表演時特別用功,課堂氣氛格外活躍。這樣,使學生既欣賞了優美的旋律,又身臨其境做了一次演員。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結合歷史、地理、美術、文學等知識,從不同側面,不同方位,讓學生深感音樂的獨特價值。
三、注重音樂實踐和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選擇學習的方法,并以其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多種音樂活動。在制定各項計劃過程中有意設計為學生展示音樂才華的活動,并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各種音樂比賽。實踐表明,通過學生對這些活動的參與,增強了他們的喜悅感和自信心,同時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得到培養。更為主要的是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善于組織、善于展示、善于自省。
總之,在音樂課改實驗中,本人不斷進取,敢于實踐,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更高,目標更遠。因此,音樂教學任重而道遠,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實踐中要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努力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探究教材內容,認真領會課標精神,努力開創音樂教學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