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3月24日文章,原題:為何中國的“虎爸”“虎媽”拒絕減負政策?“尊敬的教育部,請不要給我們的孩子減輕課業負擔。”這是教育部門減輕全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并規范課外輔導機構新政出臺后,在中國網絡社交媒體廣泛流傳的一篇文章。新政出臺后,中國大城市的很多父母都熱烈討論是要依教育部呼吁讓孩子重回輕松、歡樂的生活,還是把孩子送進課外輔導機構讓其多學點東西。
中國的“虎爸”和“虎媽”們認為,給孩子減負的政策不一定是好主意。“從內心深處來說,我真的很希望孩子能有更多時間盡情玩耍,但我不得不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性。為了將來能進入優質初中,現在兒子必須刻苦學習,唯有進入重點初中,才能進重點高中,才能保證將來上個好大學,根本沒其他選擇”,小孩在上海某小學就讀的錢先生如是說。
專家表示,中國大陸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天完成課堂作業的時間平均為2.82小時,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經合組織調查顯示,上海15歲學生每周花在作業上的時間為13.8小時,俄羅斯為9.7小時,新加坡為9.4小時,美國僅為6.1小時,中國香港為6小時。但全球教育排名顯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雖然沒中國孩子這樣的重負,但學業表現不輸給甚至超過后者。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教育主管部門討論學生減負已有二十多年,但諷刺的是,學生負擔不降反升。只要高考指揮棒沒改變,家長們仍會前赴后繼地給孩子加碼。課外輔導機構加重中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也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兩會期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也是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作者愛麗絲·嚴,趙雨笙譯)
環球時報20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