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鳳姣
關鍵詞:輔導員;學生成長;引路人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時光如梭,轉眼間,我在學院從事輔導員工作已經多年,我曾一次次在腦海中設想輔導員工作的場景:是前簇后擁的“孩子王”的神氣,還是悉心勸導學生時的苦口婆心,抑或解釋規章制度時的嚴肅認真?對于輔導員,那時的我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實踐經驗讓我對輔導員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悟。
現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張張青春洋溢的面龐,一個個充滿靈氣的眼神,幾分天真,幾分成熟;時而乖巧可人,時而古靈精怪;一憂一喜總關情,這就是我帶的學生們。他們是一群“90后”的孩子,大多在網絡的世界中長大,個性突出,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知識面廣。我意識到,要帶好這樣一群學生,一方面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規范自身行為,言必行,行必果;另一方面,必須和他們打成一片,結成“統一戰線”,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工作時才能事半功倍。
女生宿舍由于條件有限,物品較多,宿舍衛生一直是一大難題,軍訓期間第一次內務檢查,我們連隊是最后一名。我認識到,要解決這一問題,不能靠批評和打壓的方式,而是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說明客觀情況,引起學生的重視,調動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于是,每天晚上下訓后,我都到宿舍督促他們整理內務,向學生說明內務得分不僅關系著個人軍訓成績,也與連隊榮譽息息相關,以引起學生的重視。我一個個宿舍地跑,一遍遍地強調桌面、床面、床下、書架的擺放方法,并和他們一起將不常用的物品裝進箱子,整整齊齊摞在陽臺。慢慢地,學生感受到輔導員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與他們“同甘共苦”的“知心姐姐”,是真心為他們著想的“自己人”。經過共同的努力,我們連隊的內務得分不斷提高,學生的精神頭也越來越高。終于在一次評比中,我們連隊贏得了“內務衛生流動紅旗”,有一個宿舍還獲得了“內務標兵宿舍”的榮譽稱號。
我帶的學生大多處于十八九歲的年紀,心理還比較脆弱,遇到特殊情況時更需要輔導員“扶一把”。一天,有個學生哭著來找我,經過追問,我了解到她之所以傷心痛哭是因為奶奶的離世。我之前曾與她有過深入的交談,知道她家境比較困難,而且由于小時候父母工作忙,在奶奶的照顧下長大,祖孫感情十分深厚,每次放假回家,都要跟奶奶待一段時間。為了讓她盡快走出悲傷的陰影,一方面,我要求她每天向我匯報學習和作業完成情況,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她感覺到自己真的很強大,以激發她自身克服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我會在聊天時側面暗示她正確對待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這樣過了幾周,她上課時的狀態大有好轉,慢慢走出了悲傷的情緒。
我想:基于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的差異,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輔導員如果不把心交給學生,永遠與學生站在一起,學生又怎能對其敞開心扉?只有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在關鍵時刻給予每個學生正確的指引。
與學生在一起,日子是忙碌的、瑣碎的,更是充實的、愉悅的。我會時常深入學生宿舍,讓他們知道需要幫助時我就在身邊;時不時去課堂轉轉,看看他們的學習熱情是否飽滿;經常與學生談心、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也讓學生感受到我的關心;定期組織主題例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暢所欲言,開闊思路,提高認識。
輔導員,這一高校中最基層的崗位,卻與學生有著最為密切的聯系,對學生的成長發揮著重大作用。如果沒有園丁,樹苗可能遭受病蟲害或者旁逸斜出;同樣的,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也難以健康成長。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而“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作為一名輔導員,我謹記著陶行知先生的教誨,永遠與學生在一起,時刻準備著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方 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王會萍.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J].學周刊,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