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摘 要:煤礦生產的通風工作直接關系著礦井生產的安全系數,因此,煤礦企業保修加強礦井的安全監管工作,將礦井的通風工作做到位,以防發生煤礦危險事故。本文結合當前礦井安全通風安全管理現狀,深入分析了礦井通風工作進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針對礦井生產存在的通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能為我國煤礦生產提供可靠的理論和經驗支持。
關鍵詞:安全事故;礦井通風;原因分析;對策研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6.082
1 礦井通風的重要性
礦井的通風管理工作在煤礦生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井下作業的進行需要充足的氧氣供給,以保證工作人員不會發生窒息危險。除此之外,氧氣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礦井內有害氣體的濃度,進而降低礦井生產工作的風險系數,降低了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可能性。
2 礦井生產通風工作的安全管理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1 通風工作的管理現狀
礦井生產進行的通風工作主要目的是通過氧氣來降低礦井內的瓦斯濃度,進而保障礦工進行開采煤礦工作的安全。然而,許多煤礦開采單位并不重視礦井的通風問題,礦井安裝的瓦斯檢測儀的檢測范圍不夠準確、深入,并沒有切實的保證通風工作的監測質量。有的煤礦生產企業甚至為了降低開采成本,將通風工作的管理步驟簡化,只進行礦井內的局部通風,甚至僅靠礦井外的自然風來達到通風的目的,顯然,這種管理辦法既不科學也不安全。礦井的通風工作不徹底、不合理,非常容易導致煤礦事故的發生,會嚴重危害到生產人員的生命安全。
2.2 通風工作存在的問題
2.2.1 礦井生產技術落后
煤礦的開采和生產在我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比較原始的煤礦開采主要是進行表層煤礦的開采,表層開采工藝簡單而且煤礦資源豐富,但是,煤礦開采發展至今,其開采深度不斷延伸,開采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煤礦開采技術也逐步延伸,但是,我國煤礦生產的通風技術水平是相對落后的,技術發展的局限性嚴重影響了礦井生產的監管工作質量。另外,由于投入資金以及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礦井生產需要的機械設備也都需要及時更新,生產設備的質量與進口設備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2.2.2 礦井地質結構復雜
復雜的地質布局是礦井作業進行時面臨的最主要的難題。為了保障生產的安全性,礦井生產應該至少設立兩個及其以上的安全出口以及進風通道和回風通道。但是這些通道需要結合實際的地質構造才能合理的開通,地質情況復雜的礦井通道口的建設往往不能達到標準。除此之外,地質址情況的復雜程度還嚴重影響到通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礦井生產安全管理的難度。
2.2.3 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
礦井生產的通風管理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應急能力較差,所以,從事通風管理人員的所做的通風管理工作的質量水平較低。如果遇到礦井生產比較復雜的情況,管理人員采取的應對措施不及時,將會引發不可挽回的煤礦安全事故。現如今,科技逐漸融合到煤礦企業生產當中,這就要求通風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技術操作能力,如果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不過關,將會嚴重影響礦井通風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3 礦井生產通風安全事故的有效應對策略
3.1 強化生產人員的安全意識
煤礦企業以及相關部門首先應該認識到煤礦生產安全的重要性,礦井生產需要的財力、物力都應該給予充分的支持,這是保證煤礦開采安全的前提基礎。其次,企業應該帶動員工,共同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將 “安全生產”的思想貫穿在整個煤礦開采的過程中。另外,煤礦生產管理部門還應該制定通風管理工作的考核標準,建立員工技術操作考核體系,動態的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生產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應急能力。
3.2 加強礦井生產通風安全監管力度
煤礦生產監管部門應該結合實際的開采工作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實時的監控、調查、跟蹤、指導礦井的通風工作。不斷的完善、優化礦井生產的復查制度體系,及時發現礦井生產存在的通風問題,并采取合理、科學的應對措施,保證礦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安全監管部門要對礦井的通風工作進行嚴格的檢查,落實好通風監管的工作任務,盡可能的將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
3.3 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個人,建立賞罰制度
不僅要增強每個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要求每個生產人員都懂得如何保證生產的安全,管理者還要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個人進行強化管理,建立健全的責任賞罰制度,一旦出現安全事故,事故責任應該追究到各個負責人,保障礦井生產的安全。
3.4 合理處理生產與效益間的利害關系
煤礦企業用改正確認識到生產和經濟效益之間的利害關系,礦井生產工作應該按照安全生產的設計要求嚴格進行,不要被利益沖昏頭腦,超負荷的生產是絕對不可取的,除此之外,還應該保證安全管理的投入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落后的、存在安全問題的生產設備應該及時被更新,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的能力。只有在保證生產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保證煤礦生產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5 強化通風安全管理技術
煤礦開采的歷史年限越來越長,現有的煤礦資源開采難度越來越大,因此,礦井的通風管理工作難度也隨之增加,因此,安全監管部門應該引進一些通風性能好、可靠性高的生產設備,規劃科學、合理的生產布置方案,有利于礦井內空氣的流通。同時,應該對瓦斯檢測儀、通風檢測儀等設備進行周期檢查,對損壞的檢測儀器進行及時修理或更換,切實的保護好礦井內的生產安全。
4 結語
煤礦生產應將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國政府部門以及相關單位必須重視礦井生產通風工作的監察和管理,以保證生產人員的生命安全。礦井的生產工作必須全面升級優化通風安全管理系統,根除一切通風安全隱患,科學有效的防范煤礦安全事故,給礦井工作人員建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進而保證我國煤炭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新春,馬浩東,李賢功.淺析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J].煤炭工程,2010(04):118-119.
[2]王占青,鄭寶,史衛明.煤礦安全通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國能源,2011(0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