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川
2016年11月7日,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確定了新的監察體制改革思路。根據黨中央確定的方案,同年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為在全國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探索積累經驗。試點一年以來,三地監察委執紀取得顯著成績,那么,全國其他省(市、區)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情況怎樣?請看本刊記者的報道——
組建4級監察委員會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宣告:“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10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在全國范圍內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探索實踐,完成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工作,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方案》強調,黨的十九大對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在總結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改革試點工作經驗基礎上,在全國各地推開改革試點,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對于健全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強化黨和國家自我監督具有重要意義。在2017年底2018年初召開的省、市、縣人民代表大會上產生三級監察委員會,使改革與地方人大換屆工作緊密銜接,有利于加快改革步伐,確保改革有序深入推進。《方案》指出,黨中央決定,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繼續深化改革試點,其他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整合反腐敗資源力量,完成相關機構、職能、人員轉隸,明確監察委員會職能職責,賦予懲治腐敗、調查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的權限手段,建立與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的協調銜接機制。
11月4日,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黨中央確定的《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在認真總結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自此,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在全國全面推開。
今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強調:“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強化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重大決策部署,要依法建立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機構,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各省市區三級監察委陸續掛牌
自2017年11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在全國各地推開以后,截止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已進入監察體制改革“施工高峰期”,正抓緊審議通過改革方案,扎實推進人員轉隸、機構設置、制度建設等各項工作。
——11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首家監察委員會包頭市青山區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
——12月15日,隨著大連市10個縣(市、區)監察委員會組建完成并掛牌運行,遼寧省全部縣級監察委員會的組建掛牌工作完成。
——12月29日,廣東省首家監察委員會廣州市海珠區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今年1月16日,廣州市召開監察委員會成立大會。廣州市委書記、市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小組組長任學鋒出席監察委員會成立大會并講話。至此,廣州市、區兩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工作全部完成。
自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在各省市區推開以來,各省份監察委的組建時間表不盡相同。例如,安徽、湖南、遼寧、江蘇等省份明確將在2018年1月底前完成省市縣三級監察委組建工作;四川、河南等省份要求2月上旬前完成組建;云南等省份要求2月中旬前完成省市縣三級監察委組建;青海、貴州等省份則明確將在2月底完成組建掛牌。進入新年(2018年)以來,不少省份迎來首個監察委掛牌亮相:
——1月1日,湖南省首家(地級)市監委——常德市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此前的12月7日,湖南首家縣級監察委洪江市監察委誕生。
——1月3日,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河南省首家掛牌成立的縣(市、區)級監委。
——1月3日,江蘇首家監察委在淮安市洪澤區監察委員會掛牌。
——1月6日,山東省菏澤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山東省首家掛牌成立的監察委員會。
——1月6日,黑龍江已在全國率先完成市、縣(市、區)兩級監察委掛牌。
——1月8日,云南省河口縣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該省首家掛牌成立的縣(市、區)級監察委員會,標志著云南省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進入實質性進展階段。去年12月31日,云南省首家(地級)監察委員會迪慶藏族自治州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
——1月13日,重慶市首個監察委員會長壽區監察委員會組建掛牌。
——1月13日,湖北省17個市州監察委員會全部依法產生并掛牌。此前的12月31日,湖北省99個縣市區監察委員會已全部依法產生并掛牌。
——1月19日,天津市河東區監察委員會和河北區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至此,天津市16個區的監察委員會全部成立。
——1月19日,陜西省銅川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至此,陜西省10個地市監察委員會全部掛牌,市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工作全部完成。成立后的監察委員會將與紀委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實現對本地區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1月中旬前,四川省21個市(州)級監察委員會全部掛牌成立;2月10日前,省級及183個縣(市、區)級監察委員會將全部掛牌成立。
——1月中旬,福建省市、縣(區)兩級監察委員會全部掛牌成立。去年12月28日,全省首批7個縣級監察委員會(龍海市、石獅市、武夷山市、建陽區、華安縣、政和縣、浦城縣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今年2月初,將完成省監察委員會組建、人員轉隸和掛牌。
——1月20日,隨著安徽省合肥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安徽省16個省轄市監察委員會組建工作全面完成。此前,全省105個縣(市、區)監察委員會已完成組建掛牌。
——1月22日,上海16個區級監察委員會全部掛牌成立。
——1月22日,貴州省9個市(州)和64個縣(市、區)已完成監察委員會的組建掛牌,省、市、縣三級全體轉隸人員已全部到崗。2月初,省監察委員會將組建掛牌。此前的1月5日,貴州省貴陽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
——1月24日,吉林省市縣兩級監察委員會全部組建完成。此前的1月8日,吉林省通化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這是吉林省首個組建成立的地級監察委員會。1月5日,吉林省58個縣(市、區)監察委員會組建掛牌全部完成。
把反腐敗資源整合在一起
為了預防和避免權力走向腐蝕異化的歧途,防止腐敗現象的大規模發生,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設立一系列部門來監督權力的運行。在國家監察委員會設立之前,我國反腐敗力量主要有:政府內部的監察機關、審計機關、預防腐敗部門;人民檢察院的反腐敗、反瀆職部門以及預防腐敗局。這些各種重要反腐職能分布在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之中,多頭負責,資源分散,而且還有重復交疊之處,其反腐敗效能沒有充分彰顯。為了建立起一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就需要通過國家監察委員會把這些反腐敗資源力量整合在一起。因此,在職能上,國家監察委員會首先是國家反腐敗機構。
監察委員會是全新的國家機關,改革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提前謀劃,把重點難點找準,把解決問題的辦法想透,把準備工作和基礎工作做在前頭。要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全過程,各級黨委要擔當主體責任,黨委書記要當好“施工隊長”,紀委和有關單位要抓好組織實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改革全過程,保持干部隊伍思想穩定,積極推動人員融合和工作磨合,全面提高履職能力;要把問題導向貫穿改革全過程,在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實踐探索監察工作運行機制、實現執紀審查與依法調查有效統一等關鍵環節,積極查找問題,不等不靠解決問題,回應黨內外關切和人民群眾期盼;要把建章立制貫穿改革全過程,完善工作制度,嚴格審批程序,規范調查流程,推動執紀審查與依法調查順暢對接,加強對審查調查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加強監察機關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的工作銜接,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要把監督制約貫穿改革全過程,強化自我監督,健全內控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包括整合行政監察、預防腐敗和檢察機關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工作力量,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查手段;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等目標任務。在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全面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必然要求,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有力舉措,對于實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有機統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