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提出體現了時代發展的全新方向,中國同歐亞及東盟深度合作對國家總體戰略和人才教育培養提供了機遇和挑戰。面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不足以及歐亞沿線國家語種人才嚴重缺失的現狀,可以從人才培養目標模式、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師資隊伍建設、鼓勵創新等方面入手,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主力軍。
關鍵詞:一帶一路 行業外語 展望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65周年校慶講話時強調青年即未來,明確大學教育要力圖“博、?!睘樯鐣l展提供棟梁之才。習書記的講話也體現“一帶一路”背景下對高等教育的普遍要求:教育是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的基礎,應該體現時代意義和戰略要求。實現社會主義宏偉目標和“一帶一路”戰略,高校的外語建設需要達到新的高度。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
2013 年習總書記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期間,相繼提出建設新時期歐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東盟國家“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就是“一帶一路”。國際社會密切關注該戰略思維并積極探討全球局勢有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帶一路”以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為先導,通過多元合作方式開拓全球地區合作往來的先河,發揮地緣政治優勢,強化多邊合作伙伴關系、友好往來、互惠互利并實現共贏。“一帶一路”建設也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為歐亞以及東南亞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全球規模內的合作需要多行業深度合作,急速增長的高端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將引領沿線國家的教育變革。語言是文化溝通的橋梁,高等教育外語教學需要根據社會需求重新定位培養靶向高素質人才為“一帶一路”建設助力。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外語復合型人才,尤其是熟練掌握相關語種水平的行業高精尖人才?!耙粠б宦贰鄙婕?4 個國家的40多種官方語言,國家包含亞洲 43 國、獨聯體 4 國、中東歐 16 國、非洲 1 國。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新形勢下多邊合作的深度不斷加強,多行業聯盟不斷推進需要語言的助力作用。具備行業英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也會成為教育的關鍵點。
麥克斯就業報告顯示當前英語人才已相對過剩,但應用型英語和小語種人才仍存在較大缺口。區域合作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官方語言從業者存在較大需求,因此高校外語教育應重新定義語言能力的內涵,開設相關語種專業并調整傳統教學方法。有一定行業背景的高校,更需在硬件、師資等方面創造條件將基于行業需求的專門用途外語作為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挑戰
當前高校外語人才培養的效果不理想,學生實踐能力偏低:部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欠佳,甚至無法寫出流暢嚴謹的文章。多年來以英語為主的學習機制使得小語種人才短缺,“一帶一路”新形勢下對非通用型外語人才的需求更高。因此外語教育也應向希臘語、土耳其語、塞爾維亞語等語言過渡。
除語言能力外,復合型外語人才應具備多語言文化背景,有國際經濟政治視角且能駕馭國際市場的能力。復合型人才還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因此如何培養“專業技能+外語+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側重點。
要滿足全新人才的培養需求,也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較高要求。合格的行業外語教師既需要目標語扎實的語言功底又需要豐富的專業領域知識并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但多數實踐課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驗,缺乏對相關行業的客觀認識,無法滿足在校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行業外語發展的可行性思路
(一)改進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
外語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由“單一”人才向“復合”型人才培養過渡,最終培養“專業技能+外語+綜合素質”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同時,高等教育機構應加大小語種人才的培養力度,學習國內一流外語院校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開設小語種課程,并強化措施培養多語言人才。復合型人才培養需要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政府要為人才培養搭建平臺,企業為教育提供孵化實踐基地,學校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和目標。人才靶向培養是行業外語人才培養的全新思路,定制的培養目標和模式能促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速度,更具針對性。校企合作辦學、產學研基地和實訓基地都可以長作為語言理論學習實踐化的有效方式。特色人才培養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植于專業基礎發揮外語優勢。
(二)調整專業課程設置
盡管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會給外語教學帶來新的要求,英語將依然作為世界第一通用語言繼續使用,但是要向行業英語深入,保障學生基本語言知識能力的同時,重在培養實用語言技能,迎合市場需求。例如在高年級開設物流英語、國際工程英語、計算機英語、物流英語、旅游英語、管理英語和科技英語等專業課,讓學生積累實用語言能力。在課程安排上,適當加大技能培養和實際操作課程的課時和學分,同時向有第二外語學習需求的學生開放。
高校也應該加大除英語之外的非通用小語種學科的建設速度,結合當前語言學習的缺口,開設特色語言專業,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多語種人才。普通民辦高校也應該根據地區發展長短期目標及時開設相關專業如我校已開設法語、俄語、德語專業,在小語種專業下設行業外語如汽車德語、旅游德語、會計法語、涉外秘書法語等實用性課程提高學生的語言實用技巧。同時鼓勵小語種學生參加短期培訓或志愿者服務切實鍛煉自己能力。我院俄語專業畢業生被中國貿促會選中作為中國館翻譯參加2017年哈薩克斯坦世博會的志愿者工作,實踐了“一帶一路”對俄語人才的需求,也反映了我院外語教學改革的初步成功。
迎合“一帶一路”戰略的需求,同時應該加大推廣文化民俗類課程的力度,讓學生了解目標語國家的人文地理、宗教活動以及風俗習慣,為外語學習以及行業知識積累拓寬視野。高校外語專業保證語言基本能力學習的同時,也應及時調整概況和民俗課程的學分和開設時間。專業拓展課程應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指導原則。
(三)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繼續鼓勵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吸收有行業從業經歷、經驗豐富的多語言人才進入高校執教。高校應支持外語教師走出去,通過海外訪學或培訓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以期能更好地傳授知識和實踐技術給學生。迎合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外語教育者既應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也要具備較強的行業從業能力;同時,外語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理論創新及知識水平,實踐全新教學法,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或微博等為學生答疑解惑,注重自身創新意識培養。
(四)鼓勵教學實踐創新和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創新實踐包括教材及教學方法創新,像PBL“項目”教學法,PAD“對分”教學法推廣。學校要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國家教育大環境鼓勵實踐教學。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也應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從教學理念、教學氛圍、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上開發自己的創造力,提高教學技巧并成功地將自己的理念和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最終實現生生互動、師生共贏的局面。從根本上踐行“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
四、結語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提出對外語行業猶如雙刃劍,一方面提供了無限的就業和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也對當前高校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既有水平提出了質疑。高校教育機構應積極應對并培養出迎合市場需求、技能卓越經驗豐富的復合型人才。外語教育者也需及時調整培養目標并創新教學理念,培養出與時俱進、能滿足發展要求的高精尖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思佳.“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需求及對外語人才的新要求[J].海外外語,2016,(12).
[2]唐鷹.“一帶一路”戰略對高職外語教育的啟發[J].當代教研論叢,2016,(11).
[3]張世兵,熊燦.“一帶一路”對國際商務教學改革的影響[J].科技資訊,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