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雅倫
摘要:我國是一個地廣物博的文明古國,在勞動人民不斷的勞作和努力下,創造了非常燦爛的歷史文化,受到區域性的影響,形成的文化各具特色,不同地域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陜北民歌作為陜北地區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是我國民歌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在中國乃至國際上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為此,本文針對陜北民歌進行探究筆者首先闡述了陜北民歌的發展,并分析了陜北民歌生產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以及藝術環境,然后詳細探討了陜北民歌的結構類型即音樂特征,形成了對陜北民歌的全面認識,最后在前文的基礎上簡單地論述了陜北民歌的內容美和形式美,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內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參考依據。
關鍵詞:陜北民歌 音樂結構 特征 探究
一、陜北民歌的發展脈絡
陜北民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族的巫歌和祭祀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陜北民歌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突出體現了陜北人民的歷史文化生活。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之后,陜北民歌逐漸被更多的人熟知,其影響力也在不斷的擴大,并在上個世紀50年代紅遍中國。隨著時尚元素文化的沖擊,上個世紀50年代后陜北民歌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陜北民歌當時顯得不再吸引大眾的眼球。進入到上個世紀90年代后,舞臺表演異軍突起,陜北民歌迎來了新的發展歷史時期,其數量也不斷激增,在題材和形式上更加多樣化,這一時期的陜北民歌呈現出一種繁榮發展的景象,并一直延續到現在。縱觀陜北民歌的發展歷史,經過武術陜北民歌創作人的努力,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陜北民歌呈現在世人面前,《繡荷包》、《回娘家》《走西口》、《五哥放羊》、《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等,都是陜北民歌巔峰發展時期的代表作。
二、陜北民歌的發展環境
首先,自然環境。陜北地區屬于我國西北地區,地形為高原、荒漠地形,地域性非常顯著。
其次,社會環境。陜北地區地處西北內陸地區,歷史上是比較繁華的區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遷,陜北地區已經不再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再有,文化環境。陜北民歌是在黃土高原的環境例生長出來的,可以說是黃土高原孕育了陜北民歌。
最后,藝術環境。陜北民歌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藝術環境,一直以來陜北地區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中心的地區。
三、陜北民歌的音樂特征
陜北民歌是陜北地區所特有的民歌形式,是陜北地區人民用最真摯的情感譜寫出來的一節節人生越長,很多被唱紅、被改編、被傳唱的歌曲在時代的考驗中鑄成了經典,始終最為堅定的回蕩在這塊黃土地上。與其他地區的民歌相比,陜北民歌有著自己非常鮮明的特色,正是因為這種特色的存在才讓陜北民歌文化淵源流長、經久不衰。接下來,筆者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對陜北民歌的音樂特征展開探討,具體如下:
(一)單個樂句組成的樂段
何為樂段?所謂樂段指的是音樂作品中段落的構成。通常情況下,決定樂段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音樂作品的長度、音樂作品演唱的速度以及音樂作品的題材。縱觀陜北民歌樂句式樂段,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表現音樂作品思想的最小單元,往往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曲調;2.樂句是構成樂段的直接因子,樂句間的相互結合共同構成樂段,并表現出特定的思想內涵;3.構成樂段的樂句有多有少、有長有短,但是各樂句相互之間遙相呼應。
(二)兩個樂句組成的樂段
兩個樂句組成的樂段,一般被稱為雙句式樂段。正常情況下,雙句式樂段中的兩個樂句相互之間是一種呼應的關系,從其結構上來講是一種對稱式結構。雙句式樂段是樂段中最為典型的一種,建立在單句式樂段的基礎上,但是對稱思維和呼應觀念交代的更加清晰,也是一種更為完整的發展形式。
(三)三個樂句組成的樂段
在陜北民歌中,三個樂句的樂段并不是方正結構,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樂段形式。通常情況下,三個樂句組成的樂段會運用到對比或者并列的關系,以此構成一個樂段。大量實踐證明,三個樂句組成的樂段,在演唱的過程中會給人一種松散的感覺,聽起來并不押韻。
(四)四個樂句及以上組成的樂段
四個樂段及其以上組成的樂段,在陜北民歌中的表現也比較突出。在中國傳統的音樂結構思想中,四個樂句的音樂結構一直都受到很多音樂創作者的歡迎。在很多音樂創作者看來,無論是古代音樂創作者還是現代音樂創作者,都認為四個樂句的音樂結構具有起承轉合、遙相呼應的特點,沒一個樂句都承擔著特定的功能,樂句與樂句之前都有著前后呼應的關系。
(五)二部曲式結構
在完整曲式結構中,二部曲式結構最小,甚至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樂句,但通常情況下都是由若干個樂句組成。二部曲式結構的陜北民歌,通常帶有終止式,在曲調和樂思方面能夠表達的比較完整。很多時候,陜北民歌中的這種結構還可以進行變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這種變化往往是為了滿足情感 表達的需要。
四、陜北民歌美的形象展示
(一)陜北民歌的內容美
關于陜北民歌的內容美,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如真實美、語言美、情感美、樸世美。真是美方面,陜北民歌的創作來源于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又反映出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上,陜北民歌的演唱真實的反映出了當地人的生活狀態。
(二)陜北民歌的形式美
陜北民歌的形式美也非常突出,這種形式美的體現使得陜北民歌成為了世界上獨具特色的民歌類型。陜北民歌中,有一些極短的民歌,一句兩句就構成了一首民歌,這樣簡短的民歌在世界上應當非常少見。
五、結語
總而言之,陜北民歌是陜北地區特有的民歌形式,是我國民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民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通過對陜北地區民歌發展的歷史的闡述,對陜北民歌的發展歷史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結合當前陜北民歌的發展情況來看,從單句式樂段、雙句式樂段、三句式樂段、四樂句式及以上樂段、二部曲式結構等方面對陜北民歌的音樂特征進行了分析,加深了陜北地區民歌音樂特征的認識。通過對陜北民歌內容美和形式美的分析,更加意識到陜北民歌對我國民歌文化發展的重要性,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陜北民歌的研究及保護力度。
參考文獻:
[1]任思諭.陜北民歌歷史與現狀探究[J].民族音樂,2012,(04).
[2]姚楠.陜北民歌的藝術特征和社會屬性[J].音樂天地,2012,(12).
[3]陳薇.基于陜北民歌音樂特征研究[J].黃河之聲,2015,(07).
[4]王沛.陜北民歌的特點及其翻譯探索[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01).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