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摘要:行業協會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正確定位行業協會在政府職能轉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促進政府職能的提升。文章簡單介紹了2012年山東省蜂業協會發展的案例,對行業協會在政府職能轉移中如何發揮其積極作用進行分析,發現行業協會的發展離不開協會自身的創新與努力,還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對職能的積極轉移與對行業協會的政策、資金等支持。
關鍵詞:政府 行業協會 職能轉移
作為企業與政府之間重要的連接橋梁的行業協會,應如何合理分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并推動簡政放權政策的落實和貫徹,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行業協會的轉型發展速度,是我國不少省市區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為了促進我國政府職能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調節與促進作用,不少市政協與市政府均積極開展專題協商會,積極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職能轉移中的作用”進行探討和總結。文章就應如何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職能轉移中的作用進行以下研究。
一、案例簡介
在2012年6月時,山東省的蜂業行業協會成功實現了第五次換屆,但是在換屆后應如何正確把握協會的職能定位以及工作突破口,是協會發展需要積極解決的問題。最終,蜂業協會通過積極進行企業與基層調研,積極與行業主管部門溝通等方式,逐漸將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清,對山東省蜂業發展的方向與思路進行明確規劃,積極從政府職能轉移中爭取承接機會,使得蜂業協會實現了可行的發展道路。
二、消除市場管理的行政化,提高監督力度
根據相關的研究顯示,不少省市均相繼采取登記社會組織的方式,而其中行業協會占有很大一部分。部分市政府明確表示,行業協會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具有促進作用,如果要促進市場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行業協會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應如何避免行業協會在職能轉變中的功能弱、無法與政府達到較好的協調與一致性,還需要加強對行業協會的扶持政策與力度。對此,有人表示,應積極完善監督保障機制,并嚴格根據公平、公正、公開的督促原則,積極促進政府購買服務信息的公開程度與共享性,強化政府向行業協會購買服務的績效管理與評價,并在購買服務的同時,支持和激勵社會信用良好的行業協會,限制或禁止社會信用較差的商會發展,從而起到“取其精華,剔除糟粕”的效果。此外,還應當提高政府監督管理的透明程度,積極抵制政府腐敗情況發生。
三、行業協會應積極提高其公信力,為政府與企業做好服務
想要政府能夠將一定或者更大的職能轉移到行業協會,協會必須結合其當前的職能發揮情況以及未來的服務發展目標,積極提高協會在社會上的公信力度,成為社會群眾、企業、政府均十分信賴的服務協會,從而為企業與政府之間做出良好的服務,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不少城市的行業協會的發展情況均表現出不平衡的狀態,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協會能正常運營,而其他商會要么只能維持現狀,要么處于停滯狀態。這個情況反應出協會與政府之間脫鉤狀態比較嚴重,還需要對協會的長期歸附行政資源的路徑依賴問題進行解決,對協會出現的會員邏輯導致的市場行為與治理不善的風險也應做出防范。雖然行業協會需要對自身的公信力度積極增強,但是政府對協會在法規、政策與資金等方面的扶持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行業協會應積極創新發展道路
政府采取減、放、轉策略,積極將政府不應該管理的職能轉移出去,從而使得行業協會具有很多“施展拳腳”的機會,促進行業協會在政府職能轉移中的積極作用。各行業協會應清楚明白自身的發展思路,結合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創新行業協會發展道路,積極對服務內容進行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促進自身的創新發展。政府應對行業協會的發展給予政策支持與激勵,積極加強職能轉移,減少政府工作負擔,積極行業協會發展。那么,政府可考慮將行業協會當作政府職能專業的主要承接載體,對行業協會進行積極培育,并將其作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政府作用價值的重要任務來落實,采取供給側改革,推動市場經濟的轉型發展。如此,政府應對行業協會的服務情況進行跟蹤調查,掌握各協會組織最擅長的服務內容以及能承接的政府職能,對協會組織的發展情況加以充分了解后,再有選擇的向各協會轉移政府職能,從而在保證政府職能在市場經濟中得到良好發揮的同時,還能促進和激勵行業協會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行業協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信任與支持,也離不開自身積極的創新與發展。想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職能轉移中的作用,不僅需要行業協會積極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度,提高其服務質量,創新發展道路;還需要政府消除市場管理的行政化,提高監督力度,對行業協會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積極實施減、放、轉策略,促進行業協會的發展,強化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紐帶。
參考文獻:
[1]李有志.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職能轉移中的突出作用[J].中國蜂業,2017,(08).
[2]馬雪梅.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促進政府職能轉移[N].無錫日報,2016-08-26.
[3]張曉玲.關于行業協會承接政府服務職能轉移的思考——以武漢為例[J].長江論壇,2014,(05).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