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敏
摘 要:朋輩教育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將朋輩輔導探索性地融入學習共同體中,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角度出發,探析朋輩學習共同體通過創設情境,組織協作與對話,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提升大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意義構建的過程。
關鍵詞:大學生;朋輩輔導;學習共同體;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從概念和內涵來看,朋輩教育與學習共同體有著諸多共同性:一是強調相互對話;二是具有共同愿景;三是注重多層次參與學習。在此基礎上,朋輩教育與學習共同體可以相互融合支撐,互為依托,在學習共同體的實踐性情境中,促進學習者進行多層次協作與對話。以朋輩導師作為“老手”“富于經驗者”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自主性的模仿與相互協商,在情境互動中實現身份重建與意義建構,最終達成從被動轉變為主動、自主學習的目的。
1.構建學習共同體,創設學習情境
學習共同體是學習者在基于共同愿景的個體集合,他們共享資源和經驗,一起通過協商從事共同任務,追求共同目標。學習共同體是社會性的,學習者要樹立身份與角色意識,廣泛對話協商;學習共同體是具體的,學習者具備明確的任務目標,有具體的工具與手段;學習共同體是實踐性的,共同體活動都是在有效適應真實世界的學習中開展,將個體學習及生活經驗置于真實的、應用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實際互動獲取成員身份認同,選擇或決定自身行為。
2.組織朋輩輔導,加強學習者間協作
培養一批朋輩導師隊伍作為學習共同體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幫助者,分享經驗及學習技巧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可以是“一個人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結果而習得某些新的反應,或使他已經具有的某種行為反應特征得到矯正”。朋輩導師具備的突出素質,諸如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認真負責,有責任感;性格開朗大方,熱情活潑;學習態度良好,成績優秀;樂于助人,具有奉獻精神;在社會實踐、專業技能等方面表現突出,具有引領示范作用。
3.開展多元、包容異質的共同體活動
在個體與情境的互動中,學習才能彰顯其價值。學習共同體鼓勵學習者彼此之間的對話,關注新手(學習者)對老手(如教師、學習顧問或其他學習較好的學習者)的模仿以及同伴之間的協商,鼓勵學習者多層次的參與,注重社會文化上的連續性,最終促進學習者社會身份的重建。朋輩學習共同體是真實的、實踐性的組織,朋輩導師具有相似卻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經驗,在經驗與學習相關資源的分享基礎上,學習者共同參與共同體學習與實踐活動,不斷深入核心,實現知識交換與意義建構。
應注意的是,學習共同體中的學習者具有個體異質性,自身知識經驗的差異導致個體在資源的分享利用程度不一,個體與其他個體及情境互動水平不等。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教授認為,學習共同體不是找出學習者的共性,而是挖掘學習者的不同個性。因此,共同體中學習者的意義建構并非建立在同一標準的知識獲取,而是一種抽象的理解與假設。
4.意義建構
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既是朋輩學習共同體的目的,也是前提,通過朋輩導師的引導與示范,組織共同體成員相互協作、共享資源,用討論、對話等方式,將外在的知識意義轉化為內在的觀念和認識,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提升問題解決能力。一方面,成員與朋輩導師互動交流,獲得新的知識、經驗與方法;另一方面,新的知識刺激,促使學習者改變原有知識經驗,從被動適應轉變為主動學習,自我調適以適應新環境、新情況,形成新的應對策略。
將朋輩教育與學習共同體融合,利用朋輩教育輔導和組織學習的優化,鼓勵成員多層次協作與對話,促進大學生進行反思性實踐,進校后及時有效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度過適應期,合理地開展學業規劃,從而提升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大學生共同進步與發展。
[1]高春申.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24.
[2]張 威,郭永志.學習共同體學習模式的實證研究[J].教育科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