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基于目前網絡空間安全的新形勢以及信息安全人才的迫切需要,文章作者結合國內高校的信息安全學科建設狀況,通過深入分析高校的專業教學實踐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了信息安全人才培養方法的新思路,探討了切合實際的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網絡空間;信息安全;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TP309.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互聯網不斷地向社會化和即時化方向的深入發展,虛擬的網絡空間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交流的渠道、生活和生產方式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巨大變化。人們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可映射到網絡空間中,原本的“虛擬網絡”正逐漸變成“真實生活”。網絡空間安全依賴于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安全,是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必要組成部分。本文從網絡空間安全的新形勢出發,通過分析高校人才培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的新方法。
網絡空間為整個世界的信息與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平臺,其具有全球互聯、穿越國界限制的特性。與此同時,國際上圍繞網絡空間安全的斗爭也愈來愈激烈,從較早期的震網、火焰等安全事件,到2013年的“棱鏡門事件”,網絡空間硝煙彌漫,國家之間的對抗不斷升級,網絡空間已發展成為與陸、海、空、天并列的第五維戰略空間,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又一戰略制高點。
2014年,美國政府把加強信息安全作為振興美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并成立網絡司令部。同時,美國也非常重視信息安全人才的培養,于2011年接連發布了“網絡空間作戰戰略”和“網絡空間國際戰略”,把加強信息安全人才教育和培養列為保障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的重點,從而確保美國對全球信息的絕對控制。
我國始終高度重視網絡空間的安全保障工作。2013年11月,中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成立,統籌協調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他在小組第一次會議上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網絡安全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
信息安全人才是國家網絡空間安全競爭的決定性力量。建設和維護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需要一支具有較高信息安全專業水平的人才隊伍。目前,我國信息安全畢業生數量和專業結構還遠不能滿足國家信息安全的迫切需求。可以說,培養大批量、高素質信息安全人才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現階段很多高校在培養信息安全人才的方式上并不能完全滿足實際的需求,主要表現在:①大部分高校都把信息安全類的人才作為計算機專業的人才進行培養,學生對未來職業的定位不明確;②由于教材更新比較慢,獲取最新的技術和理論的渠道少,學生學習的技術和工具普遍過時;③學生缺乏信息安全培養的實踐環境,加上自學能力較差,整體的實踐能力比較弱。
國外對信息安全的教育十分重視,例如,美國信息人才培養的教材更新很快,并且課程的選擇以市場為導向,而每個學校又有自己的特色,所以采用學習和工作交替進行的活模塊教育方式培養具有技術和商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日本主要采用的是產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企業把培訓當作對勞動力的長期投資,而學校同時也接受職員定期到學校學習并配合講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德國在培養方面也十分重視實踐,主要以學生畢業可能從事的職業活動為中心,充分利用企業來學習實用的實踐操作技能。印度采取職業化教育模式和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上述幾個國家在信息安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表現在:①目標明確、層次清晰;②教學模式具有針對性;③實踐是硬道理。
1.科學分析學生特征及企業需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課題組將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學習需求進行認真調查和分析,以便深入了解學生的預備知識、年齡特征和學習需求。在組織教學內容時,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及本專業最新技術、工程案例和企業真正需求,構建接近現實工作場景的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將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有機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設計開發新的信息安全基礎課程教材
為了更好地開展信息安全主干課程的教育,首先采取類似計算機專業中的“計算導論”這類課程,在低年級的學生中開設信息安全類的基礎課程,如“信息安全概論”。申請者在前期完成此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現在的教材介紹的技術普遍落后,甚至有的工具是20年前流行的。作為發展歷史介紹比較合適,但作為讓學生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安全技術,還是很欠缺。而且,現在的信息安全教材沒有把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容納進來,在培養信息安全人才時,必須讓學生具有法律意識。因此,有必要設計開發新的信息安全基礎課程教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且教材每年都要更新,緊跟時代的發展。
在設計開發新的課件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設計相應的實驗內容,與校外企業合作,對實驗的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在校外信息安全專家的參與下設置合理的實驗課程,使信息安全基礎課程的教學更實用。
首先,信息安全教材的內容應包含課程中介紹的主要工具的使用,結合案例讓學生能盡快鞏固上課的內容;其次,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與企業共同開發更高級的實驗內容,把一些實際的案例吸納進教材;最后,還要收集各個省大大小小的各種信息安全類的競賽,可以在實驗環節中引入競賽的內容,將各種不同比賽的賽制和形式、題目都融入進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利用學校的信息平臺。
3.研究針對高年級學生所學的計算機專業主干課與信息安全相關內容的融合教學和實踐
將計算機專業一些專業課與信息安全理念結合起來講解,效果更好。例如,計算機操作系統課和計算機漏洞可以放在一起講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操作系統的原理的同時,對造成計算機漏洞的原因也深入理解。除此之外,還可將軟件編程等課程和計算機漏洞、計算機病毒、黑客入侵等重要的知識融合一起,開發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并且分不同的方向,讓學生對信息安全領域的一些重要的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伴隨著信息安全技術的迅猛發展,國家之間的網絡空間控制戰愈演愈烈,國家對信息安全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種新形勢下,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的正式設立符合時代發展和學科發展的迫切需求。高校只有針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提高信息安全學科的建設水平,同時與安全企業密切配合,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和強化學生的逆向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才能滿足為國家培養復合型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
[1]劉金芳,馮 偉,劉權.我國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現況觀察[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4(5):26-28.
[2]王偉平,楊路明.信息安全人才需求與專業知識體系、課程體系的研究[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06(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