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內容摘要】對于歷史來說,很多學生都感到非常枯燥。歷史故事運用到枯燥的教學中,會讓學生感到眼前一亮,趣味橫生。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恰當的運用故事,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激發出學生的興趣。這篇文章首先介紹故事運用到歷史教學中的作用,然后再探索歷史故事如何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從而讓歷史教學充滿樂趣,讓學生邊聽故事邊學習歷史,做到寓教于樂。
【關鍵詞】故事歷史教學應用淺析
歷史教學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內容比較古遠,學生比較陌生,也就激發不出學生學習樂趣。因此,把故事融入到歷史教學中,才能使課堂妙趣橫生。
一、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興趣,活躍氣氛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故事,能夠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本來歷史就很枯燥,都是一些久遠的事件,學生既摸不到,也沒有經歷過,只能通過歷史資料進行記憶。因此,把故事運用到教學中,就會讓教學妙趣橫生,讓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變得活躍。
2.加深記憶,突出重點
歷史中的歷史事件和時間非常難記,很多的學生都非常容易把相似的歷史事件混淆。通過故事,可以讓學生加深記憶,不容易混淆。尤其在降到重點的時候,運用故事,可以使歷史教學錦上添花,使重點更加突出,學生就會緊緊抓住重點,學習起來更加輕松。
3.鑄造品格,引領思想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故事可以培養學生的品格,讓他們的思想閃爍光芒。比如,在抗金歷史中,可以把家喻戶曉的岳飛講給學生聽。學生從中可以學習岳飛的大義凜然、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這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使他們對祖國更加熱愛。
二、故事化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故事導入,引人入勝
歷史故事既能讓學生學到一些歷史知識,也能夠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通過故事來導入學習內容是不分年齡和年級的,不管學生們是大是小,他們都不會排斥這種學習的方式。比如在講分封制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周天子的一些故事來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的主人公有所了解,讓他們能夠看到當時實施分封制的時代背景和必要性,通過小故事就能夠把無趣的歷史知識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這樣學生就會非常急切的想學習這些知識,他們在學習時就會更加高效。通過歷史故事來導入學習內容,其實就跟作家通過一些小故事來引出自己所寫的文章一樣。所以通過小故事導入學習內容,能夠提升歷史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的緊張的學習有所緩解。
2.故事教學,融入課堂
一節課四十分鐘,要想讓學生每分鐘都集中聽課是非常難的。如果老師只是單純講解,學生就會慢慢的失去興趣,整個課堂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故事,會讓課堂變得異常活躍,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加深知識記憶,使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非常有趣。比如在講解《鴉片戰爭》的時候,在講述為什么爆發鴉片戰爭的時候,如果單純的分析爆發原因,單純的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等方面進行分析,學生就會感到歷史非常抽象,就會喪失學習樂趣。因此,如果在講解原因的時候,如果穿插幾個小故事,就會使課堂變得異常活躍,就會給枯燥的歷史錦上添花。在1942年,中國和英國戰爭爆發了兩年,道光皇帝居然問道:“從英吉利到回疆有沒有旱路?”“英吉利有多大?”“和俄羅斯是不是緊挨著?”這樣的問題非常可笑。講完故事后,學生們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覺得道光帝非常的愚蠢。然后,老師做出總結:鴉片戰爭時期,清朝自稱為“天朝王國”,然而,卻非常的封閉,對外不交往,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通過這個小故事,讓學生明白閉關鎖國使中國經濟發展落后,愚昧無知非常可怕,要想改變落后狀況就需要對外交流。這也讓學生明白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落后就要挨打,也讓學生加快學習步伐,用知識加速經濟發展。
3.故事教學,完美結局
當一節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如果草率的結束,就會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在課堂結束前如果穿插小故事,就會再次調動學生積極性,使課堂產生非凡的效果。比如在講《商鞅變法》的時候,最后商鞅被處死,學生對商鞅非常憐憫。老師會問:“那么商鞅變法失敗了嗎?”為了讓課堂有完美結局,老師講了一個故事,商鞅變法受到貴族的反對,商鞅開始逃亡,逃到客棧的時候,客棧的人卻不知道他就是商鞅,就對他說:“按照商君的法令,如果沒有通行證,留宿要判罪。”結果商鞅就連夜逃亡。這個故事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商鞅變法已經深入人心,也讓學生認識到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付出代價。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要不失時機的運用故事,使教學更加的生動、活潑,讓學生享受到故事教學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樂教樂學,讓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
【參考文獻】
[1] 蔡明新.聽故事,學歷史 ——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2017(10):64.
[2] 李偉.淺談歷史故事如何有效滲透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J].小作家選刊,2015(23).
[3] 曹春梅.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3):111.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楊寨耿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