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恵
【摘要】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現今小學教育中必須要注重音樂教學多元化課堂的發展。而民族音樂作為音樂教學中的組成部分,需要突出其獨具音樂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多元化課堂的構建,以此來保證小學音樂教學在實際中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進而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質。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民族音樂 多元化課堂 民族音樂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及文化特點,是我國傳統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合民族音樂可以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及發揚,并且通過傳統樂器演奏出的民族樂曲可以反映出獨具特色的審美特征,體現出民族精神。為此,本文結合現今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特點分析如何有效建構民族音樂多元化課堂,從而為小學音樂教學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及支持。
一、小學民族音樂多元化課堂構建的原則
1.課堂模式多元化的原則
在民族音樂的教學中需要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及收集,并篩選出適當的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而在教學開展中教師應豐富教學模式,打破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領唱、學生跟唱的模式化教學方式,通過擴展課堂模式,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課堂模式多元化的原則使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充足的發展空間,使其音樂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音樂內容多元化原則
在實際中不同的傳統樂器可以演奏出不同形式的民族音樂,因此教師在選取音樂素材時可以通過挑選不同種類的音樂來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需引導學生結合音樂內容來達成學習目標。音樂內容的多元化可以避免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可以得到更好的培養及發展。
3.個性思維多元化原則
在現今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在實際中更要發揮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及優勢,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對接觸音樂時所產生的感受進行表達,提出自己在民族音樂中所產生的感受,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其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去理解音樂,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音樂思想,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建構民族音樂多元化課堂的措施
1.在音樂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
我國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色,每種音色都有自己鮮明的表現方式。在構建小學民族音樂多元化的課堂時,可以結合每種樂器所對應的經典曲目,以及曲目背后隱藏的人物故事和時代背景做深入解讀。例如,介紹古琴這種民族樂器時,可以先講述俞伯牙和鐘子期“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典故,進而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箏曲,讓學生結合故事和樂曲切身體會古人對于友誼的珍惜和執著,順帶普及一些古人之間相處交往的禮儀規范。接著對比講述嵇康“廣陵絕響”的典故,播放由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廣陵散》其中一段。由于古琴本身音色古樸、氣質內斂,不易為人理解,通過典故的介紹,可讓學生感悟古琴的高雅曠遠、孤傲決絕的氣質。
2.整合現代教育資源構建小學民族音樂多元化課堂
當前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受到流行音樂的強烈沖擊和影響,校園里充斥著各種流行歌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對于民族音樂絲毫提不起興趣。但是,也應該看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也讓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教師應該嘗試在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劇中挖掘民族音樂的元素,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構建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多元化課堂。例如,在介紹笛子這種民族樂器時,可以通過視頻播放《小李飛刀》中李尋歡浪跡天涯的片段,并配以笛子演奏的主題曲。
3.通過具體器樂教學構建小學民族音樂多元化課堂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音樂表現手法和演奏技法,提高對音樂內涵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等諸多方面,器樂教學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學民族音樂教學進一步深入的必然結果。作為小學民族音樂多元化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器樂教學不但能深化、拓展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學習,而且也是對民族音樂欣賞的鞏固和提高。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如在進行二胡演奏教學時,可選擇二胡獨奏名曲《賽馬》作為示范。當然,一開始不可能讓學生立刻接觸這么難的曲子,可以先讓他們通過哼唱背誦主要旋律,然后引入音準、音階等基本樂理知識。
三、結語
多元化課堂的構建可以使音樂教學活動更加高效的開展,在實際中還需依據小學各個年級的特點及需求來對民族音樂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保證在實際中其教學設計及目標中可以滿足現代音樂教學的要求。多元化課堂可以說是新課程改革發展中一種重要的教學發展趨勢,其可以對小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使其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體驗。
參考文獻:
[1]靳丹.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民族傳統音樂教育[J].好家長,2015,(20) :41.
[2]劉麗霞.試論民族音樂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地位[J].讀寫算,20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