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紅敏 王保全
【摘要】城鎮化進程的加速發展以及農村生育水平的下降,使得現行的農村小學教學管理模式已逐漸與新形勢的發展相脫軌,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使之更加符合當前社會及教育發展的需要,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更顯重要。
【關鍵詞】小學教育 管理模式 教育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的惠農支農政策以及民生政策也得到了相應的推進,除此之外,免費讀書上學的政策在義務教育階段也得以實施。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在減輕家長經濟負擔的同時,也更新了家長的教育觀念。家長的教育理念開始由傳統的單純只關注學生生活轉變為開始關心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以及學業水平。因此,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依舊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值得探討及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創新教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學校的中心工作便是教學,那么教學質量的高低將直接關系著學校的發展命運。通過創新及加強教學管理,來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進而確保良好的教學質量。
(一)建立健全規范化的教育制度管理體系
以教學管理為核心建立健全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教學質量管理制度、課堂教學評價評估制度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制度等一系列且規范化的教育制度管理體系。在制度完善的同時,還應該發揮中心校區輻射的作用,加強對轄區內其他分校的管理,實施各小學校區互幫互助的活動。與此同時,還應該定期組織同年級同學科老師進行交換監考并針對相對薄弱的年級、學科進行抽測診斷,進而提高學校嚴抓教育質量的可信度。
(二)建立激勵機制,發揮人資優勢
要想加強教學管理模式,確立以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就需要充分的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建立相應的教師激勵機制,秉承質優酬多的原則,確保資源分配的合理化。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制定相應的規范化的考評辦法,對教師教育績效水平進行考核。考評方案中可引入競爭機制以及一定時期范圍內的利益驅動機制,將“引導”與“鞭策”兩種方法進行凝合,從而最大程度的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三)優化教學常規管理
確保教學常規管理的細節化及管理過程中的程序化,才能夠更好的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落實。學校應該制定科學化的教學常規量化考核辦法,確保教師教學工作有章可循,同時此辦法還能夠為教師教學工作績效考核提供相應的依據。
(四)重視素質教育,改變學生評價理念
結合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開展趣味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確保學生“全面”“全體”發展。與此同時,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展示學生的青春個性,學校可定期舉辦一些綜合素質展示及測評活動、趣味運動會以及文娛表演活動。
(五)確保課堂教學評價理性化,貫徹人文主義情懷
秉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課堂的教學要求,學校可指定科學的學科課堂教學評價辦法,此辦法中應該以人為本,貫徹人文主義情懷,使得課堂授課能以誠相待,從而達到學校教學教育的共同促進、共同發展。與此同時人文化、科學化的課堂教學評價辦法,可以對教師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案進行及時的診斷、改進及調整,從而促使教師在反思與創新中的得到成長。
二、創新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要想得到持續發展,那么學科的教學研究便是基礎。教學研究更是學校實力及水平的核心體現,它也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因此,應該結合學校的發展實際,立足課堂,通過多層次以及多形式的教育教學研究,進行教學規律的探索和教學理念的更新,從而努力實現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統一發展,確保教學共性及教學個性的統一發展,保障學校利益與教學形式的統一發展。
(一)以實效為本,進行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
首先以村校、年級或者是教研組為單位,定期組織些常規性的教師講評活動,為教師提供教學交流及相互學習的平臺;再就是可以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一些課堂教學調研,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為了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研究積極性,可進行教育教學研究論文評選或者是優秀教學案例評比;除此之外,為了能夠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可采用“傳幫帶”策略。
(二)增強教學研究活力,完善課題運行
要想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健康開展,學校需要完善并強化導向機制、制約機制、激勵機制以及保障機制。促使教育教研工作在堅持中心原則的基礎上有較大推廣;通過各種制度的建立使得教研工作有跡可循;對于對教研工作做出貢獻的教師或者教研組進行獎勵,提高其積極性;同時為了教研活動有序持續發展,對于活動的時間、地點、人員以及經費應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綜合各名師所長
教育教學研究過程中,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利用遠程教育,實現教師優質資源整合,吸納各名師長處。首先對教師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培訓及指導,其次利用遠程教育整合優質教師資源,實現各教師教學案例及教學經驗交流,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
(四)促優帶弱,明確獻課送教目的
學校每學期可定期有教務處統一組織進行獻課送教活動,通過組織學校的骨干教師對轄區內的各校區進行教育教學幫扶實現各農村小學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獻課送教活動不僅能夠提升本學校骨干教師教育教學的自身發展,同時也能夠帶動弱勢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
三、以校本為研修基礎,實現教師專業的成長
要想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提高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那么就需要在管理中做到以教師為本,執行教師第一的主旋律,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
教學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素養,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能夠使得教師在面對學生時有足夠的信心,使其在教學活動中游刃有余。因此來說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戰略之一便是加強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訓練。
(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倡課堂有效性
課堂學習中,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引導來完成教學任務,加強教師的教學專業發展,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的高效發展。倡導高效課堂,其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在于教師對教材的鉆研、取舍及提煉的功夫,在于立足學生實際而設計出的學習及實踐活動。
(三)推進教師專業成長,拓寬教師培訓途徑
學校可以根據教師的個人發展特點及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師培訓方案,從而為教師的發展提供廣泛的空間。除了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推進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師徒結對、基本功比賽、專家講座以及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來提升教師的自身發展。
(四)提升教學理論水平,較強教育總結提煉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育觀念也隨之有著較大的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新課堂教學的要求,更新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多鼓勵教師參加教研活動,鼓勵其在教研活動中多進行經驗的總結與收集,提升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農村小學的教育質量,就需要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研究及探索。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中,教育管理者應該秉承解放思想,求實創新的精神,立足實際,利用現有資源,發揮教育管理的導向性,實現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升的最大化,進而推動農村小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槐樹.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質量[J].亞太教育,2014,(03) :38-39.
[2]趙秀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3]李樂.基于小學教育均衡發展的片區學校教學協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