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主要根據我國中小物流企業經營現狀及其目前的融資方式,探索我國中小物流企業融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從企業經營,政府政策,創新型融資模式三方面對中小物流企業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物流企業;中小物流企業;融資方式;創新融資模式
我國的物流行業在進入21世紀以后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現代物流業已經成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中國注冊的物流企業中,中小物流企業占據了90%以上。雖然近年來出臺的很多政策推動了中小物流企業的健康發展,然而,國內仍是缺少支持和幫助中小物流企業融資業務運行的政策與解決方法。那么,面臨目前中小物流企業的融資現狀,企業、政府,該做出什么樣的決策和改變呢?
一、當前中小物流企業概況及融資方式
1.中小物流企業
本文所說的中小物流企業是指3000萬元年營業額或銷售額以下,處于供應鏈環節中并能夠提供物流業務模式的專業化公司,其中絕大多數企業還處于自營物流的階段。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規模相對較小、資本實力相對薄弱,物流信息化的理念有待于完善,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我國中小物流企業提供的價格是最低的,在市場中占用的資源是最少的,中小物流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也是最惡劣的,在流動資金和設備籌資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2.當前中小物流企業的融資方式
(1)銀行貸款是中小物流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方式之一,按照資金性質可劃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金貸款、專項貸款。銀行會針對部分經營狀況和信用良好的企業授予一定時期內一定金額的信貸額度,企業可以在有效期內循環使用。(2)公司債券是指企業依照法律規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債券持有人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但有權按約定收回本息。(3)融資租賃是通過融資和融物的結合,有著金融、貿易的雙職能。主要方式是直接購買租賃、售出后回租、杠桿租賃。
二、中小物流企業融資現存問題
1.企業內部經營和管理不善
第一,缺乏經營管理制度:大部分中小物流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不夠規范,導致了其市場競爭力的不足,抗風險能力較低。由數據顯示得,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所以,中小企業很容易遭到市場的淘汰,這使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缺乏信心,而銀行為了規避壞賬,往往不愿意對其發放貸款。
第二,財務的不規范:大多數中小物流企業財務制度的不規范使得其財務報表難以體現企業的運營狀況,財務報表缺乏真實性,即時性,致使金融機構難以準確地評估企業的信用狀況,不愿發放貸款。
第三,信息的不透明:信息不透明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隱患,假設在貨物的運輸中出現問題,問題的真實性就很難查證,這對運費保理業務方面形成了阻礙,金融機構的風控成本也會因此提高。
2.企業融資需求的特殊性
目前的中小物流企業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它們需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進行企業的轉型,此時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撐對中小物流企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由于自身特殊性,使投資人對物流企業發展的不看好。導致中小物流企業通常難以達到發展目標,不能順利地進行企業融資,這就可能會遭到其他企業的淘汰。
3.缺乏政府政策扶持
對于物流行業而言,在市場經濟主導的環境下,政府的宏觀調控依舊是一個難以避免的趨勢,這導致中小企業夾縫生長,中小物流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本就難以從銀行出得到貸款,而如今很多制度使中小物流企業想要通過發行債券或者股票籌集資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就使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變得格外單一了。其次,我國缺乏完善的物流管理協調機制,和物流法規及行業標準,也沒有統一的物流規劃,使本身實力不高,規模又小的企業無法順利發展成長。
三、解決中小物流企業融資問題的措施
1.中小物流企業內部改革
針對中小物流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缺乏,財務制度不規范信息不透明的問題,物流行業要進行從上到下的改革,無論是轉變經營理念,吸納更多專業管理人才,還是摒棄家族管理模式,杜絕血緣關系全面滲透公司上下,增強宣傳力度,為企業打造良好聲譽,都是中小物流企業轉型的關鍵手段。企業改革萬利而無一弊,對物流公司和投資方來說,這是一個雙贏舉措。這樣,公司才能更加容易地獲得融資,改善當前企業因為自身管理問題而導致融資困難的現狀。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因此需要格外重視,所以科學的設置管理機構,統一財務管理制度,把執行、監督、檢查融為一體;另外設立內部結算中心,在公司明確與收支相關的各項制度,做到賬務公開,讓資金運作在陽光下進行。這是物流行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爭取資金支持的重要手段。資金明細不摻假、不注水,是體現一個企業發展潛力,企業自身形象的重要尺度。物流公司在融資時,向對方提供的財務報表要具備明確性以及合法性,并與銀行保持長期聯系,互通有無,無論是在工作內容還是在具體收支方面都要建立起牢固的溝通渠道,以取得銀行的支持。
2.創新中小物流企業融資模式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特殊性,我們可以創新中小物流企業融資方式,突破其特殊性地難題,讓融資方式多樣化,現代化起來。
(1)聯保融資。這是各個中小物流企業獲取金融支持的一個重要渠道,各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互相攜手共建,不再是獨自過獨木橋,而是轉換經營方式,決定將市場這塊大蛋糕共同做大做強。此種做法的優勢有很多,一是解決了信貸客戶搜尋困難的問題,由于聯保企業之間有業務來往十分熟悉,成熟的企業關系網絡及聯保體組建的過程中企業的雙向選擇有利于銀行更廣泛精準的獲取企業的信息,更有效率的去篩選客戶,大大降低銀行的搜尋成本,同時還提高了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和即時性;二是解決了聯保融資的企業橫向監督問題,聯保企業的共同利益會使其格外關注其他聯保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并向銀行進行及時的反饋,使內部監督部分取代了銀行的外部監督,高效提高貸后管理,通過中小物流企業之間互聯互保解決了企業融資擔保困難的問題。以互信互督互保為核心,形成利益紐帶,當某一企業發生經營危機時,其他聯保企業會竭盡全力實施幫助與救援,挽救企業生命和聯保體信譽,這有效地降低了小企業晶瑩的波動性,延長了企業壽命,實現了銀企雙贏。這種做法的優勢顯而易見,不少企業開始運用這種融資方式,為自身注入更多發展潛力。
(2)池融資。這種資金注入方式屬于資金逐漸累積,依靠企業的發展為企業自身打造一個可靠的資金來源鏈,這條資金來源鏈安全、穩健,對于中小企業來講這樣的壓力最小,風險最小。它涉及到的資金來源領域很多,除了企業主要運營收支之外,還包括其他方面的資金交易會涉及到的資金往來,例如國際交易、商品理賠等方面的資金交易。累積性資金來源方式有很多好處:
首先,將零散的小額應收賬款匯聚起來,形成應收賬款池,然后當池內資金累積到一定額度,企業就具備了相應的信譽度,可以免去其他借貸手續。雖然如此,經驗豐富的融資機構都會要求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抵押物和擔保才會發放貸款。
然后,這種資金累計方式能夠讓企業的收支記錄更加明晰,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高效率、準確率,簡化工作流程。具體操作是原本應該由企業管理的第一手資金直接轉交給融資平臺管理,這意味著這筆資金的使用權不再屬于企業,所以企業無需另設部門負責這部分資金,這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節省了財力。
(3)供應鏈金融。這種融資方式以鏈式發展,將某單位的資金作為首款,鏈式傳遞,著重掛鉤重點企業,整合上下游企業的資金,降低單一中小企業的風險,使其資金形成資金鏈。
當前國內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融資平臺有傳統融資公司、專業服務公司、重點企業、跨國資金平臺、B2B平臺、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金融科技公司等各類企業。根據萬聯供應鏈金融研究院的調研顯示數量僅占4%,但銀行仍然是供應鏈金融領域不可或缺的主力。拿中國銀行供應鏈金融為例,2009年至2014年,這四年間該種融資方式發展速度十分迅速,發展前景十分可觀,相關金額增長近300億元,新增供應服務平臺數量達500以上,這種鏈式發展輻射速度快,影響深入,推動相關企業規模擴大速度。
應收賬款使物流行業的主要融資需求。而這使物流企業必須掌握上下游企業信用的前提。如果物流企業要為上下游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每一筆應收賬款就需要真實可靠且準確。讓應收賬與商流、物流、信息流聯成一線,為物流企業從事供應鏈金融創造條件。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供應鏈中找出一個大的焦點企業,然后以焦點企業為起點,為供應鏈供給金融撐持。首先給弱小的企業注入資金,幫助解決其融資困難和供應鏈失衡問題;其次,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賒購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使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在這類發展鏈條中,一旦上游的核心公司融資成功,相應資源注入了配套的企業,就相當于進入了供應鏈,激活了供應鏈的運轉,為中小企業博得更多商機。
3.打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針對中小物流企業融資的政策缺乏的現狀,政府要轉變宏觀調控方式,更好地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為非大型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成長環境,給予其足夠的政策關懷與福利,從而解決當前問題。
(1)政府應該制定具體優惠政策,為相關行業單位減壓減負,除此之外,政府部門要對癥下藥,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政府還應將優惠涉及到資金流源頭,為中小企業減輕壓力,為積極提供資金的融資平臺制定相應優惠政策。
(2)建立健全專門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體制。雖然我國國民人均收入大幅上漲,但是這些資金卻沒有充分涌動,成為不會流動的“死錢”,未能為市場激發活力,所以政府應以政府信用為憑證,從制度、運作方式、組織架構上完善我國社會資金注入方式。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制造一個強有力的、可靠的資金屏障,從專業的角度為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減輕企業發展壓力。這樣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的財政負擔,還能幫助企業實現資本積累,為處于生存發展困境的企業拓寬成長道路。根據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程度,制定不同的經濟政策,有針對性地補齊企業發展短板。
3.打造一個多渠道、涉及面廣的優惠平臺。要素市場中較為重要的一種便是融資市場,融資市場的功能中包含了服務中小企業的內容。所以針對中小企業資金周轉的問題,國家需要打通資金來源渠道,為中小企業做大蛋糕,并采取規制,對民間借貸進行規范,讓企業能從多渠道融資籌資。比如,設立個人資金合法借貸融資機構,使得企業能夠吸納更多市場非流動資金;完善企業股份社會分紅制度,保證個人與企業的資金安全,這樣以來,發行成本可以被降低。
四、結束語
通過系統的研究,我們總結出來三個大方面來解決中小物流企業現存的融資問題。一就是從企業自身出發,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樹立良好形象,規范公司財務制度;二就是找出適合中小物流企業的三種融資途徑。企業要全面評估自身發展短板,考察市場環境,選擇最集約高效的融資方式,為將來的生存、發展拓空間,適應更加靈活多變的市場機制,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與機遇;最后,通過政府政策的改革,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和融資市場,鼓勵中小企業進行融資創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參考文獻:
[1]石玉海.應收賬款風險轉移方式探討[J].冶金財會,2011,30(03):32-33
[2]許靜艷.中小物流企業融資方式創新--基于風險資本的視角[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06):65-67+92.
[3]馮麗娜.產業集群對中小物流企業融資的影響分析[J].物流科技,2017,40(05):147-149.
作者簡介:姚佳(1997.09- ),女,滿族,遼寧大連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2015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現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