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蘭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居住條件、質量也不斷提高,人們的對建筑的關注點逐漸從質量、安全開始向節能環保方向轉變,這就使得綠色建筑有了極大的發展空間,成為了建筑業的一大發展趨勢。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綠色建筑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設計方法和評估體系,但是在經濟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對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綠色建筑 經濟評價 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2-000-02
建筑物在建造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并且在其壽命周期內,不僅會消耗較多資源,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導致環境污染問題。因此,開始研究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資源消耗,在壽命周期內減少能耗、降低污染,探索出一種新的建筑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得到了極大開發,也逐漸應用到建筑物,在應用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建筑方式——綠色建筑,這一建筑方式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得到了許多國家認可,各個國家加大了對綠色建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我國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中的能耗遠高于發達國家,為了降低建筑物能耗,也要加快綠色建筑的研究與應用。
一、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指標選擇
(一)增量內部收益率(IRR)
我們可將IRR稱之為項目在全壽命周期內,傳統建筑和綠色建筑每年增加的凈現金流量的現值綜合為零時的折現率。可以通過增量內部收益率來判斷該投資是可行性與收益率。如果IRR≥ic,那么與傳統建筑設計方案相比,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增加的投資為可行;如果IRR (二)增量投資凈現值(NPV) NPV具有一定的當綠色建筑和傳統建筑的投資于效益數據不明確時,只要對各階段的增量投資凈現值與綠色建筑的費用與效益的差額進行確定,且體現出的全壽命周期內的凈節約值可以更加直觀。對于綠色建筑方案進行選取時,通過NPV對綠色建筑方案進行選取,更加有利于對建筑方案的判斷。 (三)增額內部收益率(BCR) 當BCR數值>1的時候,對于綠色方案實施對比傳統建筑方案有明確的優勢;若BCR=1,則說明選用的綠色建筑方案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當BCR<1時,說明該項方案的經濟效益較低不可行,但是如果需要滿足認證等級的指標,需對不滿足經濟效益的技術措施進行考慮。 (四)增量費用投資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也成為返本期,是利用經營中節約的成本或是凈收益對增加的投資年限進行補償。所以,增量費用投資回收期也是綠色建筑的一項重要的經濟評價指標。可以利用增量投資回收期對互斥的方案進行比較,增量投資回收期比基準投資回收期小時,投資大的方案為優先方案。 二、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指標的基本原則 對于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標準需遵循其原則,如此綜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在傳統建筑的對比下展現其自身的特點,本文對綠色建筑經濟評價的基本原則進行舉例,具體如下: 一靈活性原則。我國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標準不可一成不變而要根據各個類型的建筑進行改善,從而達到有效的經濟效益。二科學性原則。科學性主要是因為其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標準不夠精確從而加強數值的精確,再利用科學的評價方法與其進行互補,有效發揮綠色建筑經濟的最大價值。三簡要原則。簡要原則不僅可以使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還能使方案間的區分一目了然。四全面性原則。所謂的全面性原則其是指綠色建筑的各個方面,從基礎經濟資源到經濟效益等。 三、綠色建筑經濟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推廣力度不到位,存在認識誤區 現今我國雖加大了綠色建筑,但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當前現狀,政府機構雖加強綠色建筑然開發商往往不按規定行事,從而導致政府機構有些虛張聲勢。因使用者對綠色建筑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從而導致使用者認為綠色建筑是不菲的建筑,若不更正,將會影響未來的發展問題。 (二)缺乏新技術,造價較高 根據現狀表明,投資者和建設者對綠色建筑技術的掌握不夠全面,憂心采用技術的同時所承擔的風險而不敢去嘗試,從而導致綠色建筑施工效率的降低。由于開發商不了解綠色建筑未來發展的運行成本及其給自身帶來如何的效益,因此綠色建筑的初期投資資金較大,而開發商不能接受綠色建筑的資金投入。 四、綠色建筑經濟評價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政府推廣力度要合理,糾正認識誤區 政府部門應加大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力度,大力支持新能源技術的生產研究,制定合理政策及技術資金的分撥,加強糾正使用者的思想觀念,從老舊的傳統建筑觀念演變為綠色建筑觀念,與此同時綠色建筑也能間接影響房屋建筑,使房屋建筑行業發展趨勢突飛猛進,為我國經濟建設創造更好的前景。 (二)積極采用新技術,把造價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投資者與建設者應積極使用新技術,了解新技術的優勢,利用新技術為綠色建筑創造更好的前景,首先需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開發商和使用者達到滿意的效果,在采用新技術的同時還需加強創新技術,創新出新的施工模式,提升施工效率,降低人資、物資及成本等,同時還能減少綠色建筑的施工造價,把建筑資金投入到后續運行成本中。 五、綠色建筑的效益指標研究 (一)綠色建筑的個人舒適度與環境效益 現今社會的使用者最是看重生活的水平與品質,而綠色建筑恰好可滿足社會現狀,綠色建筑能給使用者帶來個人的舒適度、環境的優雅、布局的格調等。綠色建筑對于內飾的設計尤為嚴格,為滿足使用者需求,綠色建筑環境效益是指,綠色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均為環保無毒無害材質,不僅吸收二氧化碳,還對室外顆粒起到防御效果。
(二)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
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在于節約能源、水資源、物資及成本。要想使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很好發揮,首先,綠色建筑采用的施工材料均是成本低、優質量的材料,保證裝修工程與結構施工完美完成,節約能源方面,綠色建筑做到了循環利用,避免二次污染,合理安排土地面積,綠色建筑在地理位置方面也選擇的十分到位,光線充足、風向適宜等,遵循節能環保的原則。
六、綠色建筑全壽命技術經濟分析
(一)項目整體綜合效益的評價
對綠色建筑項目整體綜合效益進行評價,主要是從宏觀角度來對綠色建筑項目的綜合效益進行把控。因此要充分把握“全生命周期”的思想,要從生態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三個角度對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關鍵技術展開評估和測量工作,考慮綠色建筑施工的整體環節。只有對全壽命周期進行嚴格的把控和監管,才能夠保證項目的整體綜合效益評價工作落實到位。
(二)項目總體技術經濟評價
對于綠色建筑進行全壽命技術的經濟分析,項目總體技術的經濟評價也是其中之一,利用總體技術經濟評價對綠色建筑項目進行評價時,對項目經濟的敏感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經濟評價確定性分析為基礎,找出影響項目評價指標的不確定性因素,分析其中的變化從而找出敏感因素。對其敏感的程度通過指標與因素而確定,其承受能力的大小也因此而確定。對于項目總體技術經濟評價的運用,能夠使綠色建筑項目不確定性因素從而顯露出來,確保綠色建筑項目能夠質量合格,提高經濟效益。
七、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社會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能耗較大的建筑行業也應該加強綠色建筑的推廣。通過倡導綠色建筑,將建筑能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保證建筑行業的低碳、節約發展。通過對綠色建筑進行經濟評價,能夠幫助企業了解綠色建筑具有的優勢,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綠色建筑的建設工作中去。希望相關的政府機構及建筑行業的從業人員能夠支持發展綠色建筑,讓綠色建筑能夠活躍在建筑行業,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巍,廖聰平.提高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績效的研究[J].建筑經濟,2010,12(09):156-157.
[2] 孫大明.我國綠色建筑成本增量調查分析[J].建設科技,2009(0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