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鵬
【摘要】中小企業是目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中堅力量,是我國企業中的廣大基層力量,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普遍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有效對這一問題提供了較為高效的解決方案。本文基于這一顯示,對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情況進行研究,從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出發,對其經濟效應進行分析,指出兩個主要應用渠道,并提出一定政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中小企業 政策建議
一、引言
中小型企業作為我國基層企業中占據數量最大的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具有自身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弱等問題,在獲取對企業而言較為關鍵的融資問題上,始終面臨著較大的障礙,換言之,目前融資難已經成為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最致命的障礙之一。近年來,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嶄新的金融運營業態出現在國人的視野中,其依托最新的互聯網技術對傳統金融模式進行改良,對整體金融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金融市場上具有較大需求的中小金融企業帶來了勃勃生機,提高了現有的社會資金配置效率,為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的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基于此,本文對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小企業發展這一情況進行研究。
二、概念解釋
當今社會,興起許多高新產業,互聯網金融就作為新時期的代表。若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互聯網金融則是,新興的網絡技術與不斷改革創新的金融行業的有機結合,從而創建出特有的金融運行模型。與此同時,互聯網對金融方式的影響深入各個子領域,如為我們熟知的數據挖掘、線上支付、云計算金融等等。日常生活中人們隨時可以接觸到的P2P、平臺借貸等全新的金融運行模式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有助于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逐漸形成國內互聯網金融的良好發展的大環境。所以,針對于各個中小型企業,互聯網金融積極創造自身的業務生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三、效應分析
首先,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經濟效應展開分析。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模式,具有規模經濟的特征。對此,主要分為供給方規模經濟和需求方規模經濟兩個部分。從實際上來看,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整體發展歷程中,各級中小企業作為用戶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各個衍生行業對擴大規模和提升生產效率的要求有了顯著增加,從而繼續刺激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濃厚的規模經濟效應。
接下來,利用長尾經濟理論展開分析。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是一種全新的金融服務業態,相比于傳統的金融運行模式,可以被稱為居于產業鏈長尾的地位,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催生出更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產品和服務,反過來對行業造成了正向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互聯網經濟的進入媒介是對于普通人而言比較普遍的智能手機和電腦等等,極大提升了手續的簡便性,使得微小體量業務的規模化成為可能,這一效應直接促使了更多的中小企業得以享受到互聯網金融的一系列優勢,充分發揮了長尾經濟理論的正向影響。
四、渠道分析
互聯網金融為現今的中小企業開辟了融資的全新方式,這也是業內的完全共識,在此過程中,主要有多種具體應用渠道。
(一)電子商務平臺
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承擔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這一作用,目前社會上主流的電子商務平臺具有鮮明的優勢特征,其針對一系列關于在平臺中注冊的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進行審核,并作為資金提供方加以服務。主流電子商務平臺擁有巨大的客戶數量,相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電子商務平臺所服務的客戶對象普遍具有較小的資金流水平,其需求所需的資金數額往往不如大型企業,但較為緊迫。電商平臺根據這些中小企業在平臺交易留下的記錄進行分析,將資金貸放給這些中小企業,從平臺本身出發,其計提的壞賬率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往往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可以說,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平臺救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前景的中小企業,盤活了企業的僵態,為中小企業制定適合其需求的金融產品和種類,幫助中小企業起死回生,而且,從反向的角度來說,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反過來促進了整個電子商務平臺的資金活躍度,為其依靠的電子商務平臺創造更多有效的資金流和經濟效益。
(二)大數據監控平臺
大數據監控平臺主要面向于評估監測目前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首先,依據此職能對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進行區分。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其通過對企業的歷史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利用歷史數據進行主觀預測,以判斷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和償債能力,再確定是否提供融資以及確定融資的額度。這一類運營模式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容易受到相關信貸評估人員個人水平、態度及情緒的影響,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這一主觀性較強的評估模式具有較多不利。其一,中小企業由于其經營規模的限制,其財務報表往往難以符合金融機構的高要求,無法得到認可;其二,中小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普遍較弱,,如果處在市場不利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的核查工作人員會對其做出不利的判斷,如果已經融資可能提前要求還款或凍結資產,如果未給予融資將不再考慮為其提供資金。
五、政策建議
結合以上分析,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首先,繼續著眼于防范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建立合適的信息共享制度,不斷優化自身的信息共享系統,建立針對違約情況的復雜管控機制和征信數據庫,徹底防范中小企業可能的信用風險。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平臺同時需要加強對融資的中小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根據企業的信用情況開發出相關金融產品,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要采用不同的風險監控方法,區別對待,區別開發。接著,建立合適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與相關政府機關合作,實現多方位的全面管控,不斷從體系上建立控制優勢。最后,加大推廣力度,使得現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能夠充分惠及更多企業,拓寬業務增長點。
參考文獻
[1]宋巍.互聯網金融對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OL].科技經濟市場,2017,(10):108-109(2017-11-28).
[2]周蓓蓓.我國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發展現狀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7(19):82-83+97.
[3]孫廣華.互聯網金融創新對傳統金融業發展影響研究[D].新疆財經大學,2015.
[4]劉堯遠.以互聯網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N].人民日報,2014-12-1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