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吉江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各種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充實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一、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兒童良好品德的發展過程是從無律到他律到自律再到自由的過程,兒童在小學階段正處于他律向自律的發展過程中,他們還無法正確的認知和判斷道德,需要借助具體的道德過程使得道德的認知得到正確的理解。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德育為基礎的學科,需要教師注重教學生活實踐,即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是指教師引導學生把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通過學生們對生活中的自然感受來指引學生們走上正確的道德路線。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是一種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習實踐的教育思想。可以這樣理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就是一種以學生為基礎發展的理想化教學設計思想,指的是在品德課堂上,教師將學生課堂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過程相結合起來,課堂學習一旦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將會大幅度地提升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達到了自我認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學習過程。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隨著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現代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倫理道德觀念發生了扭曲。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就是把課堂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充分結合起來,結合社會現實和學生們的個性特點,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是當前小學低段道德與法治課的重點。現在的教材雖然增強了科學性、趣味性、系統性,但是要求太過廣泛,使得塑造出的形象過于完美,讓學生們望洋興嘆。因此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充分結合現實生活,做到適度合理。例如,在教學《試種一粒籽》,教師讓學生們通過觀察圖片,觀看視頻、討論,了解種植步驟,感知生命的神奇,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種植,觀察種子成長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養成做事持之以恒的習慣。這樣的教學目標有助于使得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1.以生活實例導入課堂。如何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是決定課堂教學成功的因素,導入的成功將會影響整節課的教學質量。以生活實際導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是教師必須靈活運用的技巧,即使教師選擇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的生活素材作為切入點,可以讓學生們快速融入課堂,激發學生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列如,在教學《安全地玩》時,先讓學生們自主討論一下問題:① 在哪些地方玩相對安全?② 我們在生活中玩時,應該如何安全地玩? 這些能夠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式討論,來促使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這樣便使得課堂的范圍活躍起來,課堂中學生主體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2.創設生活情境,激活課堂。教師應該如何去教會學生體驗生活和感悟生活,在課堂中創造出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實列,讓學生們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增強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與動力。在進行教學備課時,教師要注意設置的生活化場景要接近學生現實,以學生們關注的角度出發,在現實生活中選取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并將其適用于教學,這樣做能夠豐富和更新課堂的教學內容,同時將實際生活內容引入課堂,加強學生們的真實體驗,例如教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安全地玩》時,教師讓學生們先分組討論關于安全地玩的有關問題,創造出一種常態化、生活化的討論環境,重點要求學生們結合自己平時的真實情況來討論怎樣做才安全。這樣,學生們的真實體驗會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們討論的熱度。
3.設計生活化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學生的思想擴展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來創造出相關問題,以問題的角度來擴展學生們的思維。例如,教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上學路上》時,教師可以根據生活實際提出以下問題:你是怎樣上學的?經過怎樣的路?怎樣才安全?在學生們互相討論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學生們說出的答案來開展教學,這樣學生們會明顯地找到教學與生活的共同點,使得學生們體會到所學知識與生活是那么的接近,這便有利于知識內化于道德素養的提高。
新時期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并不是單一教學模式能夠滿足的,需要全新的、高質量的教育進行填充。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們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勇于打破以往教育模式的傳統,建立起全新的“生活問題思品化,思品教學生活化”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師要在多種教學設備中挑選出最佳的教學方法,利用多樣活動形式,活躍課堂的氣氛,豐富教學中的內容。例如,在學習《獎勵一下自己》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優點,增強賞識自己的能力,同時懂得學習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從而促進還在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以此實現教學模式的生活化。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生活化教學并非是簡單地堆砌生活素材
生活化教學較為注重教學和生活間的聯系,主張利用生活素材引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避免將生活素材進行堆砌,同時應注重引入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到課堂教學中,以達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
(二)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課堂教材和日常生活,注重找到二者間的共同點,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納入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和學生間的互動,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內容。
總之,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新趨向。教師要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講道德與法治內容內化為生活化教學,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迅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