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曄
摘 要:醫學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是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生。醫學生是未來國家醫療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強化對醫學生的思政教育,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從長期的發展上看,對國內醫療行業的整體發展是比較有利的。因為高素質的醫療人員不僅僅要有極強的專業素質,思想層次以及行業責任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加強醫學高校思政建設以及人文精神培養,促進高素質醫學生的培養,為國內的醫療行業輸出符合實際需求的醫療人才。
關鍵詞:醫學高校課程 思政建設 人文精神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b)-0178-02
醫學生的培養決定著未來醫療行業的長遠發展,對醫學教育進行強化,不斷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生,不僅僅是將精湛的醫術傳遞給學生,醫者仁心也是需要傳遞給學生的。因此在醫學高校對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要從知識以及技能上入手,思政教育以及人文教育也是不可忽視的,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需要不斷拓展思想教育的內容以及范圍,強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1 思政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關系
思政教育與人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對醫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可以讓醫學生具備更強的責任意識,并強化自身的道德觀念,讓醫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人文教育也是非常關鍵的,對醫學生的培養主張的是明確,醫學終究是為人提供服務,那么人文教育與醫學技術的教育都是不可忽視的。對醫學生展開人文教育,就是讓學生明白從事醫療工作,就是要以患者為本,強調的是尊重人性,在對患者進行診療的時候,要付出對患者的關愛以及對生命的尊重。醫學職業本身的特殊性,決定著人文教育在醫學高校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讓醫學生日后可以充滿愛心以及仁心。在醫療行業不斷做出貢獻,為患者服務[1]。
要讓醫學生具備更強的人文精神,僅僅是人文教師的任務,思政教育的開展中也是要加強對相關內容的拓展。思政教育并不僅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等政治思想進行宣揚,最關鍵的還是對醫學生思想的正確引導。如今在醫學高校,醫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是非常大的,如今的醫療環境并不樂觀,醫學生容易出現對未來就業的擔憂和迷茫,這種情況下思政教師需要加強對醫學生思想的正確引導,向醫學生灌輸人文理念以及人文精神。
2 深化醫學人文教育的內容
2.1 思政教育
醫學高校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生,就是培養醫學生全心全意為醫療行業服務,為患者服務的精神。在班會、思政課等思政教育的活動中,不僅僅要對醫學生傳播書本上的思政知識。最關鍵的還是要融入一些有時代性的案例,融入醫學人文教育[2]。
2.2 公民素質教育
主要是強化醫學生的法制意識以及民主意識,強化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醫學生未來是要投入到醫療行業中的,承擔的責任就是守護健康以及拯救生命,要面對著千千萬萬的病人,這個時候醫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人文素養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在思政課上引入一些醫患矛盾的案例,如今在社會上市場出現醫患糾紛,這些醫患糾紛是未來醫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帶領學生探索,醫患糾紛涉及到哪些法律機制,還有就是如何有效規避醫療糾紛。需要讓醫學生明白從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要給予患者更多的溫暖以及愛心[3]。
2.3 職業精神的培育
職業精神也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教育內容,最關鍵的是需要在醫學教育中不斷貫穿。如今是市場經濟的體制下,醫療行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但是也是有很多的機遇。在這種情況下醫療行業各樣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素質醫學人才,醫學知識以及技術是一方面,職業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職業精神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講解或者是融入一些案例,讓醫學生逐漸形成職業精神。在課堂外也是可以用諸多的方式實現對醫學生的引導,如鼓勵醫學生不斷閱讀一些人文類的書籍,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有助于職業精神形成的書籍,如《白袍》,讓醫學生體會到身為醫療工作者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這樣可以讓醫學生爆發出為醫療事業做出貢獻的熱情以及信仰。實際上職業精神是每個醫療工作者要具備的,或者說是各個崗位上的人員都要具備的,只有具備非常好的職業精神,才可以說是高素質的人才。
3 思政教育與臨床實習的結合
要想實現人文教育的有效開展,要明確培養目標,是為了培養出有著精湛醫術并且人文精神非常強的醫學工作者,對醫學生進行培養,就要時刻保持這樣的目標,尤其是臨床醫學以及護理學專業的醫學生,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強化自身的人文精神,對患者投入更多的人文關懷。這樣可以讓醫學生具備更強的人文理念,實現對醫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4]。
3.1 借鑒國外的教學模式
在美國的醫學院,基本上都會設置“病人與醫生”這門課程,通常是在醫院進行開展的,就是為了讓醫學生可以在臨床的環境中,學會如何開展醫患溝通,讓醫學生可以為未來的醫療工作打下基礎。這是非常實用的一門課程,對醫學生未來的工作是有著直接影響的,在具體的語境下,對倫理、醫療等各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在國內并不流行這樣的形式,但是也是可以融入進來的,類似的課程則是要結合高校的需求進行開展。醫學生進入到實習階段的時候,思政教育可以安排一些人文理論的梳理,補充學校的人文課程。關于如何開展醫患溝通、醫學心理學等,這些都是可以對醫學生展開培養的重要內容。
如在臨川決策中,往往醫療工作者對患者需要付出足夠的尊重,注重患者的選擇,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實習中的學生在帶教醫生的帶領下,可以對醫患之間的問題進行探討,同時對一些具體的實例進行分析。思政教育以及帶教醫生可以對醫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以及評價,幫助醫學生掌握更多的醫患交流技能以及換位思考的意識,幫助醫學生實現思辨能力的提升。
3.2 提升敘事能力
醫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敘事能力,這決定著醫學生能否對患者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敘事醫學是一種從國外傳入的理念,注重的是實踐能力的強化。現階段在醫學教育中,敘事醫學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決定著醫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職業勝任力。帶教醫生可以讓醫學生記錄一些自己參與到的病患實例,然后用個性化的語言對疾病的情況進行敘述,教師則是對這些醫學生的記錄進行閱讀,與醫學生展開密切的探討,提出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主要是讓醫學生具備更強的實踐能力,在日后的醫療工作中,對各類問題都能及時進行處理,對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病情有深入的了解并進行明確的表達。
4 結語
總之,醫學生的培養直接關系到未來醫療事業的整體發展,不僅僅是對醫學理論以及技能的培養,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素質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醫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以及人文教育,需要加強教育的力度,提升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文軍,王建東.大思政背景下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醫學執業能力培養的關系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8(22):17-18.
[2] 張燕.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以杭州高職大學生為例[J].林區教學,2018(11):1-3.
[3] 孫希躍.微文化背景下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以易班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8(20):49-50.
[4] 呂春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以“概論”課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