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懷達
提 要:文章簡要概述了社區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歷程,指出當前社區教育工作已成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社會角色的理論,指出當前社區教育工作者由于工作經歷不同、專業背景各異以及關于社區教育本質理解的差異,對社區教育工作者這個角色的角色定位、角色功能、角色理念存在著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和扮演方法上的不足。最后,文章從社區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出發,給出了個體教育的擔當者、教育活動的組織者、教育資源的協調開發者、社區建設的參與者和弱勢群體的幫助者5種社區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和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以及以人為本3條必須堅持的角色理念。
關鍵詞:社區教育 社會角色 角色定位 角色理念
中圖分類號:G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b)-0238-02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個人僅僅在學校里接受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相互補充、相互配合的系統工程。在這個背景下,社區教育作為教育社會一體化的產物應運而生。
1 社區教育走向教育事業前沿
我國社區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在許多地區和大中城市得到了普遍推廣和加強,初步形成了相應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模式。各級政府組織和教育機構開始將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社區教育。從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到2010年,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再到2017年黨的十九大,社區教育在黨和國家各類文件政策中越來越多被提及,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十九大指出,要加快推進社區教育發展,整合各類資源,豐富內容形式,強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讓社區成為家門口的“充電站”。社區教育工作已成為教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
2 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問題浮出水面
隨著政府機構對社區教育工作重視程度的加強和社區教育工作自身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開始流向社區教育領域。專門從事社區教育的社區教育工作者應運而生。轉崗教師、社區文化工作者成為從事這項工作的主力。
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壯大一方面有利于工作的全面深入開展,另一方面也出現了許多問題。由于社區教育是新興行業,大多從業者是從其他行業轉過來的,很多人還是從非教育行業轉過來的。工作經歷不同、專業背景各異以及對社區教育本質理解的差異,導致很多社區教育工作者并不十分清楚自身所扮演社會角色的定位是什么,應該秉持什么樣的角色理念和價值觀。在工作中,很多從業者要么生搬硬套原來工作的方式方法去開展社區教育,致使工作南轅北轍,事倍功半;要么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但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惘然失措,無從下手。有的社區教育工作者甚至將社區教育同社區文體活動,群眾文化建設混為一談,試圖將社區教育完全納入社區工作,甚至是社區文化活動中。有的社區教育工作人員則認為“教育即學校”,認為社區教育就是舉辦大量的培訓班、開設很多課程。
社會角色是在社會系統中與一定社會位置相關聯的符合社會要求的一套個人行為模式。角色扮演則要求一個人在扮演某種角色時,首先要具備該角色的條件;其次要貫徹該角色的角色理念;最后要按照角色要求的行為規范開展行動。由于社區教育工作者是個新生角色,社會還未來得及對它的權利義務和行為規范做完整清晰的規定,這便造成了許多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不清”,不知道應該堅持哪些理念、遵守什么規范、通過何種手段扮演好自身角色以滿足社會的期望,在工作中也就出現了上述種種情況。
3 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米德認為,角色是在互動過程中形成的,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也要在滿足居民需求,實現社會對社區教育期待的過程中漸漸形成。筆者認為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應該是以下5種。
3.1 個體教育的擔當者
這是教育本質的需要。教育的本質是實現人的社會化。人的社會化要求一個生物學上的人,通過學習理論知識、生活技能和社會規范,形成獨立的個性和價值觀,成為社會人,將自己一體化到社會群體中。在這個過程中,僅僅依靠有限的學校教育是無法實現的,社會化必然要求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合力。個體的生活環境,周邊的社區文化同樣對個人的社會化有著深遠的影響。社區教育工作者必須在社區中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來實現社區對個體社會化的正面影響和積極作用。
3.2 教育活動的組織者
社區教育工作者身在社區,了解最廣大居民的教育需求,且作為教育者,熟悉教育活動的活動規律、組織形式和行動措施。因此,社區教育工作者還要成為社區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在廣泛調查了解居民教育需求的基礎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以各種方式組織教育活動。
3.3 教育資源的協調開發者
社區教育工作者與教育系統聯系緊密,掌握的教育資源、信息訊息最為豐富。因此要充分協調各種教育因素相互配合,整合形成合力,有效地作用于社區教育工作。社區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社區內各類學校的校舍場地、文化設施和體育設施等教育資源開展工作,還要善于利用社區中的教育工作者、熱心教育的企業界人士、家在社區的黨政領導和離退休干部等潛在教育資源為社區教育提供物質、智力和社會支持。
3.4 社區建設的參與者
社區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在環境的建設,如社區物質環境、社區治安、社區管理等。二是服務社區居民。除了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還要滿足人的文化精神需求,這就要求社區教育工作者通過開展各種社區教育活動來參與社區建設。
3.5 弱勢群體的幫助者
社區教育工作者在社區為居民提供教育服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教育提供者了,還具備了社會工作者的部分性質。社區教育工作者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社會資源為社區中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包括為過錯青少年和成人提供矯正服務、為正當權益受到侵害的居民提供法律服務等。
4 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理念
社區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是過程,不是結果。社區教育工作者在準確認識自己角色定位后,還要在工作中牢牢把握如下角色理念。
4.1 終身教育理念
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成人教育局局長保羅·朗格朗提出“終身教育”的概念。終身教育指人們在一生各階段中所接受的各類教育的總和,其內涵既包括學校教育,也包括社會教育;既涵蓋正規教育,也涵蓋非正規教育,是人所接受的不同種類教育的統一綜合。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漸進,遵循從小到大,從局部到整體的過程。社區教育工作者要做終身理念的傳播者和踐行者,自身首先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不斷通過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其次要充分把握社區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關系,明確社區教育既是終身教育的基礎,也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后,社區教育工作者要做終身教育的組織者和推動者,積極整合社區內的各種教育資源,形成既符合社區特點,又區別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備完備教育功能的教育體系。
4.2 學習型社會的理念
1968年,美國學者羅伯特·哈欽斯提出學習型社會的概念。學習型社會,就是有相應的機制和手段促進和保障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是全民學習和終生學習。在學習型社會中,學習內容是多方面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活等都可以學習,學習形式也是多層面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等都是其載體和形式。教育和學習在學習型社會中構成一個功能和結構完整的社會體系,而人是這個體系的主體。
社區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學習型社會的理念,同時要充分認識到社區教育對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意義。社區是社會的基礎,社區教育就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學習型社會不是一句口號、一座空中樓閣,而是由無數個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區、學習型政府、學習型組織組成。社區教育則為這一切提供了保障。
4.3 以人為本的理念
一切以人為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就是以人為本。一切的教育都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社區教育同樣如此。社區教育工作者在理念上要注重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的全面健康發展;在實踐中要以服務社區、服務居民為本,了解居民的實際需求,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行動上,要堅持人的權利和價值至上,幫助每個居民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
參考文獻
[1] 葉立安.社區教育簡明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 韓明謨.社會學概論[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
[3] 邵曉楓.當前我國社區教育發展困難與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