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海波 楊維峰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中高速發展帶來了用地需求的快速增長,土地供需矛盾日顯突出,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時有發生。盡管我們開展了衛片執法檢查等一系列活動,不斷加大對違法違規用地的查處力度,有效遏制了土地違法違規現象,但國土資源執法形勢仍不容樂觀。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就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國土資源執法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新修訂的《黨章》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基本方略之一。國土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和空間載體。這就要求國土資源部門必須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解決國土資源領域存在的重開發輕保護、空間布局不合理、資源利用總體粗放、生態破壞嚴重等突出問題,在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資源的同時,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和服務,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目前,隨著土地供應計劃指標的趨緊,國家、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的不斷增加,以及受利益驅使造成的違法占地行為的反彈,使得國土資源執法監管的壓力越來越大。加之國土資源執法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還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這也使得國土資源執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難題,尤其是與相關部門之間的共同監管責任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國土資源部門面對的執法難題并未得到有效破解。
一、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查處難度大,缺乏強有力的強制手段。由于對國土違法案件的調查取證直至行政處罰的過程較長,手續繁多,加之相關法律未賦予國土部門參與制止違法案件的強制手段,致使國土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
2.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違法用地情況屢禁不止。受建設周期的影響,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經常存在未報即用、邊報邊用、未供即用等違法違規現象,由于都有政府背景,而且管理部門和建設部門權責不清,國土部門處理起來相當棘手。
3.由于缺乏一個有效的權責對等的聯合辦案機制,也沒有制定相應的追責制約措施,再加上法院執行難度大,往往使得國土資源聯合執法效果大打折扣。
4.法治社會的大環境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全民守法意識雖大幅提高,但受利益驅動及傳統觀念的影響,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的意識并未達成全民共識。
二、建立健全國土資源執法機制的措施
如何建立健全國土資源執法機制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呢?我個人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要努力爭取當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支持。國土資源執法僅靠國土部門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要多向當地黨委、政府做專題匯報,分析本地違法用地形勢和問責壓力,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爭取領導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要建章立制,明確分工,制定工作流程,設定辦結時限。借鑒聯合執法效果較好地區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部門聯席會議與聯合執法協調機制、違法信息通報制度、聯合辦案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國土資源案件移送工作程序和制度等,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完整工作流程,各個環節限期辦結,不能及時辦結的提交部門聯席會議討論決定,無正當理由的按責任追究制度要求辦理。
三是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從快查處,將違法用地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要發揮屬地管理和責任追究的作用,對違法用地行為早發現、早制止,同時加強與公安、住建等部門的聯合,從快查處各類違法用地典型案件,形成強大社會震懾力。
四是創新機制,探討成立國土派出所、國土巡回法庭等機構,加大制止、抓捕、查處、執行力度,增強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權威性和震懾性。
五是認真做好普法宣傳工作,重點是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國土資源法律意識和共同責任意識。要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推進生態國土建設,不斷加大國土資源的普法宣傳工作,讓全社會都知道:國土資源違法行為不僅要承擔行政處罰責任,還要追究黨紀政紀甚至刑事責任,進而認識到國土資源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淺談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科技中國》2016年第12期,作者顏丙平、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