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網絡詞語在我們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2018年1月28日微信公眾號“漫漫說”發表名為《2018年的新詞都出來了,太經典了!》的文章為例,對文中流行語涉及的修辭手段進行分析。經過探析,其修辭手段主要包括語音修辭;詞匯修辭;句式修辭主要是短句運用和修辭格的運用。此外,對所選例文中流行語的特征及流行原因進行簡單總結。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語音修辭;詞匯修辭;句式修辭;修辭格
一、所選例文中流行語涉及的修辭手段
(一)語音修辭手段
王希杰認為:“在人類的生活中,最重要的聲音是語音。語音是具有語義內容的聲音,同語義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所選這篇例文中,語音修辭主要表現為平仄和諧韻腳自然與和諧節奏。
1.平仄和諧和韻腳自然。平仄不協調,讀起來就拗口,聽起來就別扭。而利用平仄交替和對應,可以構成音律美。
2.和諧節奏。在網絡流行語中,節奏很重要。如果不講究節奏、音節的勻稱平穩,讀起來不平穩就會影響“流行”。
(二)詞匯修辭手段
徐青認為在詞匯修辭學中,修辭的任務在于調配好詞語材料去獲得好的表達效果。在所選例文中,詞匯修辭主要分為特指詞的選用和口語的選用。
1.特指詞的選用。為了達到清楚的目的,選用詞語要選用那些具體、明確的特指詞。
2.口語的選用。口語詞生動活潑,富于表現力,恰當運用,可以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而且運用口語,使道理更加通俗易懂。
(三)句式的修辭手段
句式的選擇,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對不同的句式進行比較,選擇出一種最合適的句式。句式靈活搭配,交錯使用,語言就會更具感染力。在所選例文中,句式的修辭手段主要是短句運用。
短句運用:短句是指句子形體較短,結構較簡單,字數少的句子。短句結構簡單,語法關系明確,短小精悍,生動活潑,明白易懂。
(四)修辭格的運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修辭格”的釋義是:“各種修辭方式,如比喻、對偶、排比等。”這個術語是唐鉞在《修辭格》中首先提出來的。他說:“凡語文中因為要增大或者確定詞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語氣而用變格的語法,這種地方叫作修辭格(又叫語格)。”在所選例文中,修辭格的運用主要是比喻、比擬、排比、對偶、象征和暗示。
1.比喻。比喻,又叫“譬喻”,俗稱“打比方”,就是在心里聯想的基礎上,抓住并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其中一個事物來展現、闡釋、描繪相關事物,交相輝映,混為一體。
2.比擬。比擬,就是利用心理聯想機制,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描寫,將兩個事物進行類比。比擬的感情色彩比較鮮明。
3.排比。排比,是把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排比的運用可以使語言暢達明快,富于節奏感,更顯氣勢磅礴。
4.對偶。對偶,是用語法結構基本相同或者相近、音節數目完全相等的一對句子,來表達一個相對立或者相對稱的意思。
5.象征和暗示。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繪事物,而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借助聯想,說的是乙,叫人聯想到甲。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處,但所指的范圍更廣,象征所指的范圍窄一些,一般只指用具體的東西表示抽象的意義;暗示凡是以乙示甲的說法都可以稱作暗示。
二、所選例文中流行語的特征及流行原因分析
(一)特征
1.修辭格的大量運用。修辭格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比喻、比擬的大量使用,豐富了這些語言,使其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使語言更加形象化,而且這些修辭格通常能將復雜的道理簡單化。排比在增強節奏的同時,通過對相關的人物特征的描述,既顯區別又更顯磅礴。象征和暗示可以使一些想法更幽默的表達出來,比直接表達的效果更明顯。而精警一般都會給人以啟發,或者帶來一種方向。修辭格的大量使用也能看出網民制造流行語的智慧,用簡短精煉又風趣的語言描述想要表達的內容。
2.通俗化、口語化。網絡流行語中,大多采用短句的格式,很多詞語都具有生活氣息,都是大眾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多的詞語,大眾能很容易理解并接受;口語的選用,也使語言更生動的表達出來。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發現,盡管有些流行語詼諧搞笑,但蘊含的都是生活中的大道理,正所謂“話糙理不糙”。
(二)原因
1.符合大眾心理。修辭活動是一個復雜的信息運動過程,從表達環節到接受環節的等值信息交換,概率是比較少的。因此修辭表達與修辭接受對等的可能性,小于不對等的可能性。修辭接受中的認同心理和拒斥心理,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情緒心理。由于情緒與環境、認知、行為密切相關,并且廣泛地與其他心理過程相聯系。這些流行語之所以能流行,是因為能引起大眾的認同感,都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悟,表達的情感能獲得共鳴,這種共鳴使其傳播順利進行,并能廣泛流傳。
流行語傳播的過程是表達者和接受者共同參與的過程。表達者對言語的選擇、加工和調整,就是為了爭取言語交際的最佳效果,流行語在表達者那里具有可能性,因為接受者具有相同經驗,在接受者那里就具有現實性。因此流行語符合接受者和表達者的語境,又順應了眾人的心理意識形態。
(三)符合時代特征
社會生活的發展促進著新詞和流行語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時代車輪前進的軌跡,流行語是時代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的變遷,網絡流行語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局限于網絡交際環境,逐漸在人們日常交流的語匯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三、結語
網絡流行語運用修辭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社會和互聯網的發展給網絡流行語提供了養分,促進了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另一方面,網絡流行語作為一種特殊語言也同樣反作用于社會和互聯網,并豐富了語言的發展。網絡流行語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會隨著新的發展而改變更替,新的事物層出不窮,新的流行語也會隨之出現。未來網絡流行語的發展趨勢一定會更具特色,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內容也會更新穎,形式上可能也會加入方言、口語或者其他因素。趨勢中更多的變化,應該是在個人特色上,現在各種各樣的自媒體的興起,促使大眾發表帶有個人特色的感悟。總而言之,未來網絡流行語的發展會更多樣化更具特色,網絡流行語系統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余銀霞.網絡流行語語用綜觀[D].中央民族大學.2015
[2]武榮強.透視網絡流行語的生命度——以“杯具”為例[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10):73-75
作者簡介:賈靜(1994-),女;籍貫:山西省;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