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雷
學會運用數據,發現教學中的數據無處不在。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對數據進行精細化的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數據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初三社會學科中考復習的有效性。某校社會九年級備課組在九年級復習中從數據出發,有效進行中考復習。
一、基于數據分析,選好復習的起點
復習的起點至關重要。起點過低、過高都會影響復習的效果。為了正確應對2016中考,該備課組主要做好以下三個研究:研究考試說明、研究中考試題、研究復習導引。在2015學年開學之前,備課組首先根據中考說明,結合近三年中考試卷,特別是對2015中考試卷做一份雙向細目表,用數據來分析解讀考綱和中考試題。該備課組將雙向細目表中的考點回歸教材發現:近三年中考九年級社會思品在整個試卷構成中的比重都是相當大的,2015年將近40%。
辨明方向之后,經組內研討,他們確定了2016中考第一輪復習策略,做到三個緊扣:緊扣課標和考綱,根據考試要求上好每一節復習課;緊扣《復習導引》,以此為藍本,狠抓基礎知識的復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緊扣中考失分點,編制小練習,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復習效率。
二、基于校測數據,開展個性化復習分析
在2015第二學期,學校組織了幾次模擬檢測,每次測后他們都對學生的成績、失分原因及試題變化及時進行數據分析。下面是該校某班級一次模擬檢測中一道主觀題學生的得分情況。
根據學生答題情況,該班學生失分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1)品質性失分(審題粗心,表達不周),(2)知識性失分(概念知識等遺忘),(3)能力性失分(思維分析能力缺陷)。針對不同失分原因,他們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專題突破:對于品質性失分,要求學生端正態度,認真審題。要求學生在平時練習和各次模擬考時,重視題目中的每個信息點,養成邊讀邊畫的習慣,在讀題時,用筆畫出關鍵詞;對于知識性失分,則是大道至簡,就是要求重復加強記憶,該背背該記記;對于能力性失分,強化訓練,重視思維過程,反思歸納要點。
三、基于縣測數據,開展個性化復習輔導
分析縣適應性檢測的數據,該校發現有一批學生屬于邊緣生,他們就堅持“抓A率,提B率,降E率——一個都不能少,一切靠課堂”的理念,高度重視學科優秀生和潛能生的培養。
在學科優秀生培養方面:1.人盯重點。根據前面兩次模考的成績和縣里的成績,精準分析重點學生哪個模塊是薄弱的,進行針對性的訓練。2.題盯常錯。挑選一些重要的題型和學生經常出錯的題目,做到教師選精選準,學生精煉精做。3.練盯反思。要求學生重點進行考后反思,把對做錯的題目,反饋到知識點上,回歸課本上。師生共同反思,針對軟肋有的放矢,強化落實講求實效。在最后階段,他們對學生強調:做錯的題要反饋到知識點上;養成答題慢開始、早入境、穩結束的習慣;遇到新材料千萬不要慌,要學會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切記“題在書外,理在書中”。
在高度重視學科優秀生的同時,不放棄后20%學生。1.多些人文關懷。對后20%學生,做到課堂多關注,課后多交流,對后進生多一些人文關懷,不讓孩子產生在最后階段被拋棄的感覺;2.降低練習難度。在最后復習階段,要求這些孩子主要讀讀背背最重要的知識點,練習時主要基礎題,多做歷年中考真題,提振這部分孩子的應考信心,盡量培養興趣。經過努力,學校中考成績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在大數據的時代,讓數據說話,為學生學習提供精確的指導,既能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又能實現高效減負。當然,如何做到更好地讓數據服務教學還要逐步探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高自龍.《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16.3
[2]趙陽.《中學政史地》. 2016.10
[3]湯林春.《上海教育科研》.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