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彪
新平縣平甸鄉小學 云南玉溪 653400
中國古代詩詞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瑰寶。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注重對知識點的講解和詩詞的背誦,忽略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因而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文對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策略。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目前教學現狀是教師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成績上,授課時只講解知識點,簡單介紹詩詞大意,并沒有關注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這樣無法使學生體會詩詞的魅力,古詩詞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味要求學生背誦使得其對古詩詞學習出現恐懼心理。低年級的古詩詞講解中,教師過分注重背誦和生字教學,將理解詩詞的優美意境拋到一邊,學生往往學會了生字,但無法體會詩詞的魅力,對詩詞的理解浮于表面。
小學階段必須加強古詩詞教學,這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促進效果。作為語文教師要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體制。
小學生思維處于正在發展的階段,他們的記憶力也處于最佳時期。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頸聯、尾聯應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而且古詩詞格律嚴謹,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經常熟讀有助于詩詞背誦。
古詩詞的魅力在于其語言精練而意象生動,寥寥數語便可營造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對古詩詞意境的重現,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進而理解詩詞主旨。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詩詞創作離不開詩人的生活經歷,古詩詞中蘊含著詩人的真情實感,教師要在古詩詞教學中結合詩人的實際生活和寫作背景進行教學,豐富學生的認識,增強其對詩詞內涵的感知,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的情景的詩。可以聯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少小離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具體理解這句詩,兒童或者更大一點的時候離開了家鄉,是什么原因促使離開家鄉的?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如今回來的情形又是什么樣?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樣和詩人打招呼的?說明了什么?鄉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這樣激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
總之,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啟蒙關鍵時期,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語言這一交流溝通的工具,也能培養其文學素養。古詩詞是最精粹凝練的一種文學樣式,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對于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其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其小學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