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婭瓊
祿豐縣城南小學 云南楚雄 651200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及思想、情感發育的初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其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學科教學當中,以保證學生在實現知識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能形成良好的德育素質,從而促進學生實現更加全面的發展。
小學是人思想意識、個人情感、行為習慣以及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為了避免學生的成長受到不良的影響,我們就應當對其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引導,使其可以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以及價值觀念,這樣他們才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有效的融入社會當中,獲得理想的個人發展,并對社會的建設做出有利的貢獻[1]。語文作為一門“文以載道”的學科,其不僅具有語言文學教學功能,同時還具有非常突出的德育教育價值,對學生的德育素質形成非常有益,所以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力度,發揮出語文學科的德育教育價值,以保障和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材是經過精心篩選和編排的,其中的每一篇課文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目的,內涵非常的豐富和全面,更為重要的是其中的很多內容都和德育相關,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對教材課文的德育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并針對性的對學生予以教育、引導[2]。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識;在《開國大典》這一課的教學當中,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在《媽媽的賬單》這一課的教學當中,又可以著重教育學生要體諒和孝敬父母;在《清澈的湖水》這一課的教學當中,可以教導學生要愛護自然、保護環境,進而使其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等等。
為了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成效,也為了增強學生的德育學習感悟,讓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德育認識,并養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及行為習慣,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引入情景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景當中去體驗、去感受,并構建起自身良好的德育素質。
例如,在《愛迪生救媽媽》、《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課文的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文所描述的場景和內容,創設對應的教學情景,利用相關的道具對教室進行改造,并讓學生以課文人物角色的定位參與到情景中來,重現課文。這樣一來,學生的體會和感悟就會更加的深切,其對父母的情感也會更加的深厚。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的學科,內容涵蓋相當廣泛,所以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當的拓展教學內容,并以豐富的教學活動為輔助,這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教學的成效,還非常有利于學生良好德育素質的形成[3]。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節日主題,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并從中滲透德育教育,這一來可以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提高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加深學生對節日文化的認知,二來可以讓學生相應的德育素質也得到提升。如在清明節、父親節、母親節以及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等節日當中,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編排相應主題的文化娛樂節目,詩歌朗誦、歌曲演唱、小品表演,以及書法作品展示等等均可,讓學生在節目的練習與表演中,在書法的創作中,去逐漸的養成相關的情感和意識,尊敬先輩、敬愛父母,愛黨、擁軍、愛國。
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德育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能夠讓學生懂得如何更加有效的去進行溝通、如何與他人協作、如何理解他人等等。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教學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北京的春節》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探討自己生活的地方在春節有哪些習俗,又有哪些最感興趣和最期待的事情,并嘗試通過書籍和調查等途徑,共同探究春節的起源等等,從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幾點之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要注意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能夠更加的信任自己,這樣更有利于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