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瓊
武漢東湖學院外國語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英語的語法變化除了名詞變復數(shù),形容詞變副詞以外,其余的幾乎都是在講動詞的變化或跟動詞的變形有關(guān)。所以說,弄透了英語中動詞的用法等于弄透了英語語法的半壁江山。而很多時候基礎(chǔ)語法可以通過figurativespeech(以下簡稱FS)也就是打比方的方法使學生更容易透徹理解和接受,巧妙使用FS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少花時間,少走彎路,更順利地掌握基礎(chǔ)的英語語法。
筆者在講英語中動詞的用法時,常用的FS法如下:一個句子可以沒有主語,比如祈使句,可以沒有賓語,比如不及物動詞不帶介詞時就不帶賓語,但是一個句子不可能沒有謂語動詞。一個句子沒有動詞除了不講語法規(guī)則的諺語外肯定是錯誤的,因此一個英語句子中的動詞猶如一座山上的老虎,是“老大”,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因為老虎太強大了,一座山有兩只老虎就麻煩了,于是需要把第二只老虎,也就是謂語動詞后面再出來的第二個動詞變成“母老虎”(專業(yè)上來說叫動詞的非謂語形式,但這種專業(yè)詞,不適合給打基礎(chǔ)階段的學生們灌輸)(todo,doing)的形式,此外動詞只能作謂語,要想動詞做主語、做賓語、作定語等等其他成分是可行的,但是一定得也把動詞變成非謂語形式。比如:Collectingstampsishishobby.講這種基礎(chǔ)的動詞用法一定要讓學生明白collecting stamps是動名詞短語做主語,將集郵這件事視為一個整體是單數(shù),而不能看動名詞短語的賓語stamps是復數(shù)而用be動詞are。
基礎(chǔ)不扎實的學生很多可能會明白名詞加s或es變復數(shù)是怎么回事卻并不明白動詞在什么場合需要加s或es。筆者認為在講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時可以這樣比喻:第一人稱的我、我們和第二人稱的你、你們都很厲害,第三人稱的復數(shù)也比較強,最可憐的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一個人,我們需要在他(她、它)作主語時在動詞后面加s或es給壯個膽,達到一種平衡。
此外,需要強調(diào)的是,動詞的過去時蓋住了三單,因為事情都過去了,只有一個人經(jīng)常做的事(也就是一般現(xiàn)在時)才能在動詞后面加 s或 es。第三人稱單數(shù)最難理解的不是他(她、它)單獨做主語時,而是在一般現(xiàn)在時中所有以單數(shù)形式出現(xiàn)的名詞、不可數(shù)名詞、不定代詞、動名詞(或動詞不定式短語)作主語時動詞都不可以用動詞原形作謂語。這個時候,為了減輕學生記憶的難度,教師可以這么“簡單粗暴”地幫學生總結(jié)下:只要看到主語沒s或es,那么后面的謂語動詞就要小心了,要么是過去式,要么是加s或es,牢記:主語的復數(shù)s或es和動詞s或es是不可能共存的,是“你死我活”的。
在講be動詞最初的“三變”(is,am,are)時,同樣巧用FS法會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這時可以將be動詞比喻成會72變的孫悟空,“單數(shù)is復數(shù)are”的適用口訣各有一個例外就是I是單數(shù)接am,you(你)是單數(shù)要接are,學到一定程度了學生就能明白be動詞還可以有好些時態(tài)變化,但是后面的變化都是以最初的“三變”為基礎(chǔ),因此讓學生懂得be動詞的最初三變可以說是英語語法基礎(chǔ)的基礎(chǔ)。此外,學生們很容易掌握be動詞單復數(shù)的用法,卻會猶豫be動詞在一個句子中到底該不該出現(xiàn)。這時一個恰當?shù)腇S法可以解決這種含糊:be動詞跟所有其他諸如說、跑、唱、游泳等實義動詞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應該是動詞中最有風度的“紳士”,一個句子如果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別的謂語動詞,那么be動詞是不應該再出現(xiàn)的,一個句子如果沒有動詞,那么be動詞則出來拯救“世界”了;反之,如果一個句子已經(jīng)有了謂語形式的動詞,再多加be動詞的話就會擾亂“世界”秩序了。例如like這個單詞,作介詞“像”的意思時不能單獨做謂語,前面總是會有一個動詞如look,sound,seem或者be動詞 一起構(gòu)成謂語,而作動詞“喜歡”的意思時如果再加一個be動詞就會語法不通了。所以不得不說,基礎(chǔ)語法的講解離不開對單詞詞類的準確掌握。
基礎(chǔ)語法的講解的難度也是不言而喻的,熟練英語基礎(chǔ)語法免不了反復練習語法訓練題,而最早期接觸英語基礎(chǔ)語法時的孩子的年齡段往往十歲左右(俗稱“打基礎(chǔ)”的年齡段),作為英語教學工作者,最棘手的任務可能就是,要讓這個時候理解能力還很有限還很可能坐不住的孩子理解難懂的語法規(guī)則基礎(chǔ)上再進行枯燥的練習以便鞏固語法。因此特別需要英語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善用FS法化腐朽為神奇,便于學生透徹理解和牢固掌握,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